返回 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首页  

(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见下表)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儿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

   清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

 

 

 

 

 

 

 

材料二 比起过去的六百年,在过去的六十年里,蒸汽机和电力已经在更大程度上征服了时间和空间。                                

——1897年《伦敦新闻报》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6至17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存在差异的经济和思想原因。(1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蒸汽机和电力如何“在更大程度上征服了时间和空间”。(5分)

 

答案:
(1)差异: 中国:古代传统科技;西方:近代科技。(4分) 原因:经济:中国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西方资本主义兴起。(4分) 思想:中国思想控制强化,西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4分) (2)蒸汽机: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历史跨入蒸汽时代;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2分) 电力: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电力广泛应用使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步入立体交通时代;电力广泛应用推动了电讯事业的新发展。(任意2点可得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1)16至17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具体体现在中国仍然是古代传统科技,而西方已经是近代科技,科技上是存在着“代沟”的,中国的仍然是古代的,而西方已经是近代的。而存在差异的经济和思想原因分别是指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西方资本主义早已经兴起,以及中国思想控制强化,西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等等角度作出合理的解答即可。 (2)本体其实就是回答出蒸汽机和电力的作用即可。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历史跨入蒸汽时代,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例如火车和汽船的出现。而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电力广泛应用使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步入立体交通时代,例如飞机、汽车和轮船。当然还可以回答出电力广泛应用也推动了电讯事业的新发展,从而所短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6至17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的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蒸汽机和电力  
推荐试题

(17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结合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12年1月1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小学手工科,应加注重”;“开设的科目有修身、国文、外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初等小学算术科,自第三年起兼课珠算’’;“中学校为普通教育,文、实不必分科”;“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废止旧时奖励(科举)出身”的作法,一律称该类学校的毕业生;“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

——摘编自裘士京《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下表反映了1949年和1998年中国某省教育的相关信息

 

学校(单位:所)

在校学生数(单位:万人)

小学

中学

高等学校

  小 学    

中学

高等学校

1949年

27476

66

41

  193

3.89

1.77

1998年

34480

4635

303(含两所民办学校)

  951

571.5

51.4

材料三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加快了课程改革的步伐。《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提出,要开发有关自然科学学科的全国统一标准,将数学和自然科学列入5门核心课程(另外三门是英语、历史和地理)中。1986年,法国国民教育部公布高中课程改革计划,规定必修课设物理和自然科学。各国在课程的设置上,把人文科学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原联邦德国和英国都把人文科学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这其中,为了重建精神价值,恢复道德教育,各国都对道德价值观念和教育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越来越把道德价值观念结合进“课程设计”和“校外教育设计”之中。

——摘编自卜玉华《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特点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的主要变化。(10分)

(2)材料三反映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课程改革的什么发展趋势?并简要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7分)

 


(16分)“民本”思想和“民主”思想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精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对民的作用的认识更加清楚,所以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更加着意阐释、鼓吹,成了这一时期的一股思想大潮,并在萌芽的基础上形成了初步体系。同时,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思想家,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三位。他们民本思想的侧重点各有千秋,孔子侧重于“为政以德”,孟子侧重于“民贵君轻”,而荀子侧重点是“恩惠于民”。                           

——《南阳日报》

材料二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度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决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样,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文革”结束后开始的)这场讨论的内容是究竟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场讨论深层的含义则是要解决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因此这是一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和社全主义命运的大讨论。

——据邢贲思《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启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主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并结合所学知识说 明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体系的政治经济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6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革”结束后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必要性以及这场讨论对“中国前途和社会主义命运”产生的影响。(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