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首页  

从春秋战国时期“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到秦朝“书同文字”的变化,反映出

满分5 manfen5.com

①汉字成为成熟文字    ②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③中华文明走向衰落    ④中央集权的政治趋势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由春秋战国时期汉字多样化到秦朝“书同文字”即形体的统一,反映了秦代建立统一帝国的内在要求,所以②④两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①③两项说法错误,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汉字的成熟,同时文字的统一对推动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故答案选B,A C D三项组合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汉字
推荐试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2分)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2分)

(2)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2分)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2分)

(3)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2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2分)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2分)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