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首页  

儒家经典《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含义是暴君夏桀残民,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文中的民主,实即作民之主,与君主同义

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举动

C、其民主内涵与近代主权在民相吻合

D、儒家民本思想绝无现代民主思想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意,“天惟时求民主”之中的民主是指民之主,而与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没有关系,现代意义的民主是指“主权在民”,即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所以C项表述不符合题干主旨,答案为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推荐试题


(22分) 17世纪,明清进步思想家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把欧洲启蒙运动推向高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卢梭

材料三  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观点,(4分)并指出两者的相同之处。(2分)这两者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有何相似的时代背景?(6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伏尔泰所处社会环境,分析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儒学的原因。(4分)结合材料一,指出伏尔泰的认识有何局限?(2分)

(3)18世纪法国的进步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迅速爆发,而17世纪中国的进步思想却很快沉寂下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两种不同状况的根本原因。(4分)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卷四十

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回答问题:

(1)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2分)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2分)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2分)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2分)

(4)材料四作者有哪些新的思考?(2分)这些认识产生的经济根源何在?(2分)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4分)分析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为何能一直保持正统地位?(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