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学者潘耒在为某书作序时说:“先生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贤豪长者,考其山川风俗,疾苦利病,如指诸掌。……有一疑义,反复参考,必归于至当;有一独见,援古证今,必畅其说而后止”,“当代文人才子甚多,然语学问者,必敛衽推亭林先生”。潘耒所评价“先生”的思想特点是
A.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 B.理在气中,趋时更新
C.探究万物规律“格物致知” D.提倡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 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
A.程颢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
西方汉学家称中国古代某历史人物为“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位历史人物思想主张的是
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D.人心至灵,此理至明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