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首页  

阅读材料:

材料一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主父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於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列传》

材料三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材料四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董仲舒对君权的论证体现出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论证对儒学命运的影响。(4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两位君主的相应解决措施。(6分)

(3)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材料四中顾炎武思想的产生原因。(4分)

(4)有人说:顾炎武与董仲舒的政治思想具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请依据材料四和材料一说明理由。(4分)

 

答案:
(1)特点:君权与神权(天命)相结合。(2分)影响:成为封建正统(统治)思想。(2分) (2)矛盾: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2分)措施:实行“推恩令”,分割诸侯领地;废除宰相制度,六部直属皇帝。(4分) (3)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尖锐;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4分) (4)继承:承认君主的权力。(2分)发展: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分权和“众治”。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中“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体现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的思想,也反映出这一思想把君权和神权结合在一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二可知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材料三反映出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反映了汉武帝采取了主父偃的推恩令,来加强中央集权;材料三中“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体现了明太祖废除丞相,加强君主专制。 (3)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反映出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出现这种思想的原因:政治上,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 (4)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信息能力。材料一中“一国则受命于君”体现了董仲舒承认君主的权力,材料四中“权乃归之于天子”可以得出顾炎武也承认君主的权力,这是两人共同的地方。材料四中“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强调了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矛盾;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的思想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