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首页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普通百姓)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满足)。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梁惠王》

材料二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故明不高,则光辉不赫;水火不积,则晖润(水火之光泽)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显赫)。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尽亡矣!

——荀子《天论》

(1)试概括孟子和荀子的思想。(8分)

(2)材料二“故人之命在天”与荀子“人能胜天”思想存在矛盾,但荀子为什么还要这样说?(4分)

(3)两则材料反映出两位思想家的思想有哪些不一致的方面?(4分)

 

答案:
(1)孟子:先义后利,仁政治国;君主言利,会造成臣子百姓互相争利,最后国家不断削弱,直至国家灭亡。(4分) 荀子:重利,更重义;人的命运由天命决定,国家前途由教化程度来决定;王道霸道兼用;礼教法律并施;反对唯利是图。(4分) (2)表面上存在矛盾,但他将礼义置于与天命同等的地位,仍然具有人定胜天的思想境界。(4分) (3)孟子主张先义后利。荀子主张重利的同时更重义,荀子只是反对唯利是图。孟子主张仁政,荀子主张仁政的同时也强调霸道和法制的有利作用。(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材料一中“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强调了仁义的作用,要求君主要仁政治国;材料二中“在人者莫明于礼义”说明人类要重礼义,“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尽亡矣”反映了荀子反对唯利是图的思想。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材料二“故人之命在天”即人的生命受之于自然,表面上与“人能胜天”是矛盾的,但是荀子主张“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把礼义和天命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最终还有“人能胜天”的思想。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孟子和荀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两位重要人物,他们的思想有一致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孟子主张先义后利,荀子主张重利的同时更重义;孟子主张仁政,荀子主张礼法并施,强调王道。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和荀子的思想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