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首页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材料二: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有一次出考题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画的是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的“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1)材料1、2分别反映了北宋书法、绘画的什么特征?其共同特征是什么?(4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北宋书法、绘画呈现上述特征的主要原因。(6分)

 

答案:
(1)北宋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山水画发展为独立的画种,画家更加注重意境。其共同特征是强调精神和意境。(4分) (2)统治者重视文人,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书法和绘画有着相同的社会生活环境。(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依材料一中“我书意造本无法” “入神”“离迹师神”等信息可以看出书法的特点是: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依材料二中“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可以看出绘画的特征是:山水画发展为独立的画种,画家更加注重意境,依据材料和上述所答可见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强调精神和意境。 (2)依据课本所学进行归纳可知北宋书法和绘画之所以表现这些特征主要是由当时的政治上重视文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同时也和宋代理学的兴起使得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有着很大的关系。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影响;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笔墨丹青中国画
推荐试题

(20分)在数千年历史进程中,中国社会思想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回溯历史,国学的基本学理和精神都产生在先秦百家争鸣这个伟大的“轴心时代”。“先秦诸子皆为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济之,故其学术皆应时而生 。”(胡适 《说儒》)

⑴请根据材料一,完成以下表格:(4分)

 

特   点

观  点

儒家

孔子的思想是关于道德的、政治的,……他认为政治和社会的和谐来自于人们之间的和谐关系,……要求行为举止要符合传统规范。

     

A

道家

道家学者把全部精力放在思考和内省上,希望借此理解统治世界的自然法则,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他们认为,从长远来看,如果人们不再参与他们不懂或者无法控制的事情的话,就能够给整个社会带来和谐。

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法家

法家思想致力于寻找一种管理国家的方法!这种有效的方法以实践性强和冷酷无情著称。

    B

——以上材料均摘自《新全球史》(上)

材料二:西汉早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写道:“董仲舒的理论认为,一个国君的统治是由于天命,这就为君王行使皇帝的权威有了合法的根据;但同时又对君王的权威施加了某种限制:皇帝必须时刻注意上天的喜怒表现,按照上天的意旨行事。” 

⑵材料二中“董仲舒的理论”指的是什么?董仲舒为什么要提出这种理论?(4 分)

材料三: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于是下之人不能以天下之同情、天下所同欲达之于上;上以理责其下,而在下之罪,人人不胜指数。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

材料四: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是气所旁薄,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宋·文天祥《正气歌》

⑶经过魏晋隋唐的沉寂,宋明理学开创了儒学历史上的新时代,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及伦理道德产生了深远影响。请结合材料三、四,谈谈你对理学的认识。(4分)

材料五:明清时期,封建专制进一步加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成了专门束缚女子的教条。然而就在这个时期,社会上出现了对理学的抨击声。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

⑷材料五李贽这种思想产生的社会原因是什么?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