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首页  

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在郊游时有朋友问他,“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回答说,“你来看此花树时,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在他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这位思想家是

A.程颐          B.朱熹         C.王守仁        D.黄宗羲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大意是说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这明显是心学的主张,故选C。王守仁又称王阳明,是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宋明时期主观唯心主义集大成者。他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守仁。
推荐试题




(15分)历史上中华民族和法兰西民族都曾创造出独具魅力、光彩照人的文化,深刻影响人类文明的发展,在近代思想文化发展上却走出风格迥异却又殊途同归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思想文化领域而言,18世纪的欧洲堪称法国之欧洲。当时的欧洲人……为法国启蒙思想家那些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思想所折服。一时间,一股前所未有的“法语热”风靡除了英国之外的几乎整个欧洲。

——吕一民《法国通史》

材料二  1850年,雨果在追悼某一位文学家时说:“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

——吕一民《法国通史》

材料三 “物质的革命失败了,政治的革命失败了。现在有思想革命的萌芽了。”“真正的中华民国必须建设在新思想的上面。新思想必须放在新文学里面……所以未来中华民国的长成,很靠着文学革命的培养。”                     ——傅斯年《白话文学与心理改革》

材料四  今日文学大病,在于徒有形式而无精神,徒有文而无质,徒有铿锵之韵,貌似之辞而已。今欲救此弊,宜从三事入手。第一,须言之有物;第二,须讲求文法;第三,当用“文之文字”时不可避之。

——胡适《逼上梁山》

(1)结合材料一分析“法语热”风靡欧洲大陆的原因。(2分)

(2)材料二中雨果所追悼的文学家是谁?请说明判断依据(4分)

(3)结合材料三、四说明傅斯年和胡适的共同主张,并分析原因(5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法两国在思想启蒙上的不同特点。(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