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首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请回答

(1)材料一评论商鞅变法的主要标准是什么?谈谈你对这一标准的认识。(4分)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指出评论者的基本立场。(4分)

(3)材料三评论商鞅主要着眼于什么?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3分)

(4)材料二中庶人是指哪个阶级?并从该材料中举一例说明商鞅变法后秦国阶级关系的变化(2分)

(5)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地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2分)

 

答案:
(1)(1)着眼于对个人品质的评价,忽略了对商鞅变法社会客观效果的考察,因此不能全面的评价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4分) (2)肯定了变法富国强兵的实际作用,否定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及变法对奴隶制统治秩序的破坏作用,其基本立场是否定商鞅变法。(4分) (3)着眼于变法取得的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实际效果,看到了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与材料二不同的是肯定了变法所建立的新秩序。(3分) (4)新兴地主阶级;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反映了变法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2分) (5)基于特定的历史条件;运用生产力或实践的标准;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等。(任答两点2分) 【解析】略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