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首页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3分)

(2)三则材料中的三位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3分)

(3)材料三的改革与材料一、二在改革性质、改革方式相同之处是什么?(2分)

(4)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俄日崛起,中国改革失败。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2分)

 

答案:
(1)俄国侧重解决内部危机,废除农奴制度。(1分)日本则侧重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文明来改造日本社会。(1分)中国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1分) (2)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是这次改革的直接领导者,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奴;(1分)日本:天皇拥有实权,重用倒幕派改革,积极推进明治维新;(1分)中国:光绪帝为维护统治,任用维新派,但由于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导致变法失败。(1分) (3)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分);改革方式:自上而下(1分) (4)它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改革派与保守派力量对比;改革者的策略、方针是否得当;统治者的态度等。(答对任2点给2分) 【解析】略
推荐试题

(9分)有人认为:“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1)据材料一中“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回答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1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具体指什么事件?(1分)

   (2)材料一中罗斯福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有什么特点?(1分)其实质是什么?(1分)

     材料二:“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

   (3)材料二中“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具体指什么经济模式?(1分)这个目标的确立对中国的经济建设有什么影响?(1分)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1分)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2分)

 



(13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如同一个符号,走近它,可以领略那些历史的沉淀、感受到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的“商业革命”有什么主要表现?(2分)

    材料二: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日缎,方空日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日“换代”。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风俗考》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当时生产关系方面出现的新现象。(2分)

    材料三:《南京条约》共有十三款,主要有以下几点:(1)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2)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在这些通商口岸里,英人可以自由居住,美国可以派驻领事等官。                               ——摘编自中国网

(3)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东南沿海城市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这种变化对近代中国有什么危害?(2分)   

    材料四:第一阶段:提出了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开”……第二阶段:明确提出:按照“两权分离”的原则搞活全民所有制企业……第三阶段:“以企业承包制为主的多种经营制”。                         ——摘编自赵海钧《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三个阶段》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2分)从世界范围看,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发生在哪个重大历史事件之后?(2分)

(5)结合上海世博会主题,谈谈你对南昌城市建设的提议。(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