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首页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A点此时是____时,昼长为____小时,A点的日出时刻是       时。

2)此图表示的日期是前后,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此时与北京同一日期的地区共跨了     个时区。

3B点正午太阳高度是     ,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 18 3 (2)12月22日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21 (3)66°34′ 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可知,该半球为南半球;根据南半球极圈以内出现了极昼现象可知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节气为冬至日。根据经度每差15°,时间相差1个小时,计算可知A点的时间为3点,昼长为18小时,A点的日出时刻是3点。 (2)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可知,该半球为南半球;根据南半球极圈以内出现了极昼现象可知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节气为冬至日。根据经度每差15°,时间相差1个小时,计算可知此时与北京同一日期的地区共跨了21个时区。 (3)B点位于赤道上,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地的纬度差,计算可知B点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故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考点定位】考查光照图的判读,考查昼夜长度的计算,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知识拓展】地方时与区时: (1)地方时概念: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 正午太阳高度是正午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南、北极点不计地方时;东早西迟;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3、地方时的计算: ① 求经度差 ②把经度差转换为时间差③东加西减: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面,加上时间差;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面,减去时间差。 (2)时区和区时 ①时区的划分 1)以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2)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向东、西方向各取7.5°,合计为15°,该时区称为中时区(或零时区)。 3)以中时区为起点,向东、西方向各划分12个时区。180°经线是东、西十二时区共同的中央经线。 注意:中时区、东西十二区的特殊性。 ②区时 定义:每个时区都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区的区时。 中央经线=时区数×15° 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120°E;西五区的中央经线是75°W。 区时计算: 求所在地的时区;求时区差东加西减: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东面,加上时区差;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西面,减去时区差。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