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首页  

阅读材料,分析说明。

材料一: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很讲究“耻”,“耻”即“行有耻”,做人做事有所不为。孔子提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把这种精神概括为“为己、有耻”;孟子讲“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他甚至认为“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朱熹也言“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材料二:文学巨匠鲁迅正是因为“灵魂中有毒气和鬼气”而感到羞耻,所以才“无情地解剖自己”“月月时时自己和自己战”,成为民族的精神风骨。反思历史上身败名裂之人,无一不是从“不知耻”开始的,尤其是思想上的无耻,为自己言行的堕落找到了溃决的豁口。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2)“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有所为,有所不为”。请你结合自身实际,说一说哪些事情应当有所为?哪些事情则应当有所不为?

(3)我们青少年为了做到“行己有耻”,应当如何加强自身修养?

 

答案:
(1)①材料一说明“行己有耻”是中华传统美德,我们应加以弘扬。②材料二说明知耻之人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我约束,奋发进取,提升道德境界,成就事业;而不知耻的人则会放纵自我,最终走向堕落。 (2)①有所为的事:信守承诺、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等。②有所不为的事:凌弱欺生、违法乱纪、拉帮结派等。 (3)①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②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③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④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等。 【解析】 本题考查行己有耻相关知识,通过文人观点,鲁迅的例子为载体,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需要结合设问,具体作答。 (1)结合材料,材料一说明了行己有耻是中华传统美德;材料二表明行己有耻的人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不知耻的人可能会走向堕落,以此作答即可。 (2)本题是对“行己有耻”的内涵的考查,为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作答即可,可以做的事如关爱社会,不可以做的事如违法乱纪等。 (3)本题考查“行己有耻”的要求,属于措施类题目,结合教材知识,从提高辨别耻的能力,树立底线意识、磨砺意志等角度作答即可。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