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首页  

    九年级学生刘小平(化名),平日不守纪律,经常旷课上网,也不接受父母与老师的教育,常常向一些低年级同学索要钱物,稍有不从,就大大出手,常常聚集社会青年在街头打架斗殴。因其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多次被警察带到派出所进行批评教育。辍学后仍不思悔改,竟发展到入室盗窃、拦路抢劫,导致某某街道晚上10点以后老百姓不敢上大街购物,害怕被抢劫。在一次持刀抢劫路人的过程中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人民法院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判处刘小平有期徒刑6年。

(1)刘小平的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法院为什么认定这些行为是犯罪行为?

(2)这则法律案例给予了中学生哪些警示?

 

答案:
(1)犯罪行为:入室盗窃、拦路抢劫 理由:①张小平入室盗窃、拦路抢劫的行为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性; ②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③应受刑罚的惩罚。 (2)①法律是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②违法犯罪必然受到法律的惩罚。 ③认清犯罪危害,预防犯罪,杜绝不良行为。 ④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自觉守法。 ⑤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解析】 (1)本问考查犯罪行为的特征,是对学生认知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根据所学知识,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题文中刘小平入室盗窃、拦路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刑,说明他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2)本问考查青少年加强自我防范,远离违法犯罪 ,是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考查。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知法懂法守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学生据此回答。本问为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即可。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