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首页  

(辨别分析)

某校九(1)班同学在学习“法治教育”专题后,利用周末时间在班级微信群里开展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辨析:认识义务)

(1)为什么说“小陈不错,小李不该”?

(2)我们应该如何履行义务?

(警示:维护权利)

(3)禁止这些行为的原因是什么?

(4)结合材料谈谈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答案:
(1)受教育是公民的义务,是法律要求做的。小陈坚持上学,是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所以说不错。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小李拍军事基地照片发给境外间课组织,没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所以说不该。 (2)①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如履行受教育义务、依法纳税、遵守公共秩序、保护野生动物、遵守交通规则、依法服兵役、爱护公共财产等。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3)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4)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 【解析】 (1)本题考查自觉履行义务。依据所学知识分析人物行为。小陈“身患残疾,拄着拐杖上学”是履行了受教育的义务,小李“拍军事基地照片发给境外间谍组织,被判了刑”是没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或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据此回答即可。(2)本题为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如何履行义务。依据教材知识,从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方面来回答。(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他人的姓名、住址和身份证等属于个人隐私,不能发表侮辱、诽谤、诋毁他人的言论是不得侵犯他人的名誉权。综上所述是因为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4)本题考查自由与法治的关系。依据教材知识,从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法治是自由的保障等方面来回答。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