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经典著作是经岁月淘洗的精神食粮,阅读经典不可或缺。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1)下面是一段关于“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的文字,请概括出经典作品的四种功能。(每点不超过六个字)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在我们的基因里。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如何阅读名著”的短文,联系全文,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下列方法供参考:

一、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这样就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_______

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_______。二者结合,收获更多。

三、_______。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此外,在阔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来__________

(3)请在横线上再补写一个句子。要求:紧扣主题,选取你读过的经典名篇或名著中的人物或故事作为素材;与前面的句式保持一致,构成排比句。

读《骆驼祥子》,从祥子悲剧的一生,我了解了旧中国“使人变成鬼”的黑暗现实;读《背影》,在父亲肥胖的、蹒跚的背影中,我读出了一片深深的爱子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体悟经典之美(体悟美好) ②继承传统文化(传承文化) ③经历文化濡染(提升气质) ④发生风气变化(转变风气) (2)①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 ②精彩部分和难点,则需要精读。 ③摘抄与写作相结合。 ④加深理解,扩展视野。 (3)示例:读《水浒传》, 从鲁提辖为素不相识的金翠莲仗义出手中, 我感受到了古代英雄好汉的侠肝义胆。(读《范进中举》,从疯癫的范进身上,我看到了八股取士制度下读书人的痴狂与悲哀。读《木兰诗》,从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定中,我看到了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坚强性格。)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和概括。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句提取概括,根据材料中的“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在我们的基因里”“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可提炼概括,注意题干要求每点不超过六个字。 (2)考查根据语境补充句子。作答时,需仔细分析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根据第一处的“犹如”一词可知,此处应拟写一个比喻句来表现读前言、目录的好处。可拟写为:犹如登高览景,俯瞰脚下,景点布局,景物搭配,游览路线都了然于心。根据第二处的“略读与精读相结合”可知此处应围绕细读来进行拟写。可拟写为“精读细节,深刻领悟文章主旨”。根据第三处的“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写心得”可知此处应填写“摘抄与写作相结合”。第四处,应拟写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的好处,可拟写为:加深理解,拓宽视野。 (3)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和名著阅读。观察前面的句子,仿照前两句的句式,紧扣主题,进行仿写,注意构成排比句式。题目看起来是一道仿写题,实则是一道名著内容的积累题,从所阅读过的经典名著中选择合适的篇,用相同的句式表述出名著的主要内容与主旨。或是选择名著中的某一个人物,根据相应的情节表述出人物突出的性格。如读《格列佛游记》,从格列佛的神奇经历中,我读出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

①他又一次坐上了这趟回家的夜行列车。

②座位对面坐着父子俩,从上车起,少年就和父亲闹着别扭。那父亲脾气极好,也不急躁,极有耐心地哄劝。少年嘟嘴不理,脸上全是厌烦。

③他对少年说:“你父亲真好。”少年看一眼他,不说话。他忍不住继续说:“小伙子,别欺负爱你的那个人。”本来是随口说的一句话,说完,他的心却倏地疼了起来。

④别欺负爱你的那个人——他忽然觉着这句话其实是对多年前的自己说的!在他过往的青春岁月里,他曾翻来覆去地伤害最疼爱他的人,而那人即使伤心到心碎,也停不下爱他的脚步。

⑤他幼年失母,父亲在电器厂做工,夜里十二点多才下班到家。但每天天刚蒙蒙亮,小巷深处响起卖牛奶的敲梆声,父亲立即拿起缸子,轻手轻脚下楼,为他打上半斤新鲜的牛奶。每当他把牛奶喝完,父亲总会拿毛巾为他擦净嘴角的奶渍,喜滋滋地说:“俺小嘉肯定能长高个儿。”

⑥那淳香的牛奶滋养了他的生命,贯穿了他整个童年、少年的快乐时光,可是他从没有用心注意过父亲困倦的双眼,疲累的身体。

⑦读初中后,他的身高果然向上猛窜了很多,只是处在青春期的他,极度叛逆,尤其是迷上网络游戏后,学习一落千丈,和父亲的话也少了许多。看他荒废学业痴迷游戏,父亲打过骂过也求过,但他不为所动。高考前,他还是一如既往上网。父亲找到他,扯着他回家。他愤怒地冲父亲喊:“回家我也不学!”父亲的脚步趔趄了两下,站在昏黄的路灯下回头看他,嘴唇气得发抖,眼中满是无助和绝望

⑧高考后,他毫无悬念地落榜了,父亲送他到省城高中复读。但他心思仍不在学习上,常找借口向亲戚要钱上网。在穿着打扮上,他留最酷的发型,非名牌不穿;省城到家只三个小时的车程,他也是每次必坐高价动车。一次他和同学因为一点小事动起手来,老师斥责他,他和老师吵。那天下午,父亲被通知来到学校时,一脸的惶恐不安,额上沾满细密的汗珠,不停地跟在老师身后陪笑脸,说好话。

⑨看他毫不在乎,父亲气得颤声问:“小嘉,如果将来你的孩子这样气你,你会怎样?会不会像我一样难受!”他像个胜利者,头发一甩,说:“我不要孩子,他气不着我!”父亲怒不可遏地拿起身边的扫帚要打他,他脖子一伸:“给,你打!”父亲举起的手,在空中晃了晃,最终又无奈地放下。

⑩他哪里知道,父亲的心在滴血。他把父亲的心伤成一片片的。

(11)他复读了两年,也让父亲失望了两年。看他不思进取,老也改不了向各路亲戚伸手要钱的毛病,父亲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送他到国外读大学。父亲花了毕生的积蓄,卖了还没有住进的新房,才凑够他去韩国读书的费用。

(12)一天晚上,姑姑陪父亲一起回家。他在卧室睡觉没有开灯,他们以为他没有在家。

(13)“天这么晚了,你坐在楼下干啥?”姑姑问。

(14)“没啥,就是想静一静。”

(15)“是不是后悔送小嘉上学了?现在后悔还来得及,别让这钱打了水漂。”

(16)“没后悔,兴许……出去锻炼锻炼,他能学好。只要他有学好的可能,我就不怕这钱打水漂。”父亲说。

(17)那晚,他很久没有睡着,第一次认真思考父亲的话。

(18)异国四年,离开了父亲温暖的怀抱,他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对生活、对父亲、对爱,他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感悟。毕业后,他在北京一家韩资企业工作,每天就像一只旋转的陀螺,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跟上快节奏的生活。不知何时,他变得越来越像父亲,处处精打细算,每次回家,为了节省80元的路费,他宁愿坐夜班列车回家。

(19)人生的经历让他成长。当他尝过生活百味,才终于明白父亲的爱。他们曾有过8年的战役,最终父亲用不离不弃的爱挽救了他。他深深地知道,在未来的岁月里,他要做的就是成为最疼父亲的那个人,就像父亲当年爱他一样。

1.请简要概括文中父亲用“不离不弃的爱挽救他”的几件事(概括三件即可)。

2.请分析第①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3.细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1)但每天天刚蒙蒙亮,小巷深处响起卖牛奶的敲梆声,父亲立即拿起缸子,轻手轻脚下楼,为他打上半斤新鲜的牛奶。(请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父亲的脚步趔趄了两下,站在昏黄的路灯下回头看他,嘴唇气得发抖,眼中满是无助和绝望。(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做赏析)

4.我们都知道用第一人称叙述事情会让读者觉得更真实、更具有感染力,但是本文用第三人称叙述也有同样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请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合江亭记

吕大防

①江沱自岷而别,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楗水,而阔沟以导之,大溉蜀郡、广汉之田,而蜀以富饶。今成都二水,皆江沱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双流者也。沱旧循南湟,与江并流以东。

②唐人高骈时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渚。渚者,合江故亭。唐人宴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久茀不治,与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鸣濑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艇,错落游衍。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③既而主吏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不为塘埭以居水,故陂湖潢漾之胜比他方为少。倘能悉知潴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选自《成都文类》,有删改)

(注)①楗:遏制、堵塞。②渎:沟渠。③埭:堵水的土堤。④陂、潢:积水的池塘。⑤蹲鸱:植物名,俗称芋头。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久茀不治,与始命      葺:修缮

B.沟以导之              阔:宽阔

C.既而主吏请记其事          既而:不久

D.故陂湖汉漾之比他方为少   胜:美景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2)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3.请结合文章简要本文与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写作意图有何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