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绿雁

罗旭峰

①他是一位乡村邮递员,衔着我的好消息,经十三公里乡村机耕道向我扑来的绿雁。我叫他吴老师,他叫我小罗。自从我开始热衷于把稿件拜寄给远方,美美的期待就鹄望于每一天,思绪随着吴老师的来去而起落如潮。

②我多么欢喜看到邮车轮毂翻飞的样子,多么欢喜听到“报纸哦——书信——来了哦!”这叫卖似的吆喝时常激起我的喜悦,也曾落下无所得的黯然。这种情绪也辐射着吴老师,当我有信件的时候,他就会一脸笑容地向我走来,一边拂开额头上稀疏的白发,一边掏出信件,两手端举,奉在我手中。他不说过多的话,只是呵呵笑着。然后驾起他皮色斑驳、叮当嘶鸣的老铁马,举起的左手向后摇摇,是向我作别,更是策马奔驰……

③然而近年来,我总把这份期望重重地压在心底——吴老师不利落了,来去不再准时。人们说他打零工摔断了三根肋骨,我说他不是有工资吗?人们摆摆手,用嘴角抿着轻笑。每每想打个电话问问,问问他的身体,更问问我的信件,但终以叹息之声作罢。我知道我无法再期待这个报喜者,原本的喜悦一旦被时间长期过滤,也变得犹如嚼蜡。我甚至想过行使追究的权利,叫吴老师吃亏,叫这匹墨绿的驽马没过冬草吃,可是晓得个中情由的人又摆摆手,仍然用嘴角抿着轻笑。

④吴老师本是小村庄的代课老师,过着半工半农的营生,一干就是十年。四十岁的时候被聘请到乡镇工作,然而人算莫如天算,十五年后因文化年龄等原因遭到清退,领了不过万元的一次性补偿金,走了,带走了委屈和无奈,回到邻居的冷言冷语之中。雪上加霜的是,吴老师有一个弱智多病的妻子,还有一双七十多岁的老父母,膝下又没有子女。想到他这样的家境,我也便不再忍心追究了——但凭他现在的情况,恐怕在这一行也干不久了。

⑤可是,希望的火苗行将熄灭之时,吴老师又来了。“小罗,你的信,好像是一本大大的书。”没有吴老师那熟悉的呵呵声陪衬,我觉得是做梦。“小罗——”这声音十分微弱,在我耳边徘徊,又忽隐忽现。他双手端举着一个信包。他头发花白而稀疏,他的头很小,整个就像一个倒扣的白色斗碗,颧骨尖耸,眼睛眍,这是斗碗上不可修补的缺口

⑥“吴老师——”

⑦“小罗——”

⑧有一瞬间,我几乎忘了那个我日夜挂惦的信包。现在我接住它——

⑨“吴老师——”

⑩“小罗——”吴老师笑了起来,但那呵呵之声没有跟上来。

⑪从那以后,我几个月没收到信件了,直至那天,一辆崭新的四轮机动邮车大声武气驶进单位院坝,让我确认了:吴老师确实不会再来送信了。

⑫原来,为了贴补家用,吴老师当邮递员的同时,不顾劝阻,执意到小砖窑背砖。而他瘦弱的身躯显然无法负荷。不几天,吴老师像一棵枯树一样折了,弄断了三根肋骨……

⑬现在,连邮递员工作的每月二百六十元补助金也泡汤了。

⑭我突然想到,那次吴老师送来那本大大的书,或许是他邮递生涯的最后一站了。我又想到,吴老师一定时时关注着我的每一次信件,充当着我的第二双眼睛,因为他说我是大文化人的时候,那浑浊的眼睛就像父亲一般温暖。

⑮万幸的是,不久又有消息,吴老师的双老已经被民政部门安置在了福利院,他的妻子虽然有病有痛,但能吃能笑,能跟在吴老师左右。而吴老师因为对弱病家人的不离不弃,受到特别嘉奖,被安排到福利院从事护理工作。

⑯今年3月,我因公去了一趟福利院。当我再次看到吴老师的时候,他已经把白发梳成了小偏分,干净而精神,腰杆也直了些,见了我,突然端直了双手,呵呵笑着说:小罗,来接喜——我一愣,立正,接过了他手中并不存在的“信包”。我们都笑了。

⑰我们喝着茶聊着天,聊他的生活,聊我的写作。他很想表达些什么,可没能说出来,但我知道吴老师想说的话是:做文章就要像送信一样诚信,像照顾家人一样温暖。

(选自《人民日报》)

1.阅读全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理清有关吴老师的故事情节。

吴老师时常给送来有关稿件的信件(1)__(2)__(3)__在福利院,吴老师与聊生活、聊写作。

2.结合语境,说说你对选文第段加点词语“过滤”含义的理解。

我知道我无法再期待这个报喜者,原本的喜悦一旦被时间长期过滤,也变得犹如嚼蜡。

3.选文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他头发花白而稀疏,他的头很小,整个就像一个倒扣的白色斗碗,颧骨尖耸,眼睛眍,这是斗碗上不可修补的缺口。

4.选文中的吴老师和都是善良的人。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他们的善良分别表现在哪里。

 

答案:
1.吴老师背砖受伤,不能准时送信吴老师最后一次给“我”送信包吴老师受到嘉奖,得到妥善安置 2.原指分离出去,这里指“我”期盼中的好消息被阻隔,迟迟未到,喜悦之情随着时间推移而淡化,写出“我”的失望、沮丧 3.外貌(肖像)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吴老师受伤后愈发苍老、枯瘦的病容,表达“我”对他的同情。 4.吴老师:对家人不离不弃;时时关注“我”的信件,关心“我”的成长。“我”:吴老师送信件不准时,“我”也不忍心追究他的责任;吴老师不再来送信件,“我”惦念他,关注他的消息;到福利院看望吴老师。 【解析】 1.试题分析:情节概括题。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组织语言时,最好以“吴老师”为陈述的主体。按先后顺序概述出与“吴老师”做的几件事情。 2.试题分析: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答。“驾起他皮色斑驳,叮当嘶鸣的老铁马……更是策马奔驰……”明显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车的破旧、老化的状态外,还要答出人物的勤恳、敬业精神。 3.试题分析:考查对重要语句反映出的信息的概括能力。“他头发花白而稀疏……像一个倒扣的白色斗碗,颧骨尖耸,眼睛眍䁖……”运用了肖像描写。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状态和“我”的心情。 4.试题分析:考查文题的作用。从手法上看:“绿雁”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从内容上看:以“绿雁”为题,主要写了吴老师对家人不离不弃、时时关注“我”的信件等事情,表现了他勤劳坚韧、诚信尽职、善良孝顺。并突出对吴老师的赞美之情这一主题。这样分点来答,既使答案内容层次清晰,又使答案内容完整无缺。 5.试题分析:A“墨绿的驽马”不能传达出我的情感。B“是一个悲剧式人物”理解错误。C此段没有解释了他“摔断三根肋骨”的原因。
推荐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静候的智慧

①大千世界,漫漫红尘,每天都在上演着进与退的人生剧目。当机会来临,我们无疑应奋勇争先,而当机会还没降临时,我们应拥有静候的智慧。

②看到这么一则故事。挪威布特森山林地区有一种长角鹿,每到冰雪即将消融的季节,它们都会成群结队地踩着布森河厚厚的冰过河,迁移到对岸去觅食春天的草籽。但每年总有一批长角鹿来得晚,而错过了过河。此时,河冰已经消融,面对解冻的河面,这些长角鹿显得异常狂躁。它们常常会对着大树或大石撞自己的犄角,直到弄得伤痕累累才罢休。最后只能死在原地。

③而这一带还有一种动物——野羚,它们每年跟长角鹿一样,也是要在这个季节过河。但奇怪的是,一些错过了过河最佳时机的野羚,并没有像长角鹿那样狂躁不已。而是昼夜守在河边,靠踩着上游不断漂来的浮冰,最后一个个地都成功渡到了对岸。为什么同样的过河,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局?原来,在不利的情况下,野羚没有自乱阵脚,而是学会了静候。在静候中,它们把不断漂来的浮冰当成“机会”,当这些“机会”被它们一一把握到时,也就顺利到达了对岸。

④生活中,有许多像长角鹿一样的“愚人”。他们怀着远大的抱负,渴望在人生的路上攻城拔寨,取得成功。但是,面对“解冻”的“大河”,看着别人顺利到达彼岸的身影,他们往往会焦虑、烦躁,坐卧不宁,有时甚至还会做出自暴自弃的举动。面对不利的局面,他们不会抓机会,哪怕是像“浮冰”一样送到眼前的机会他们都熟视无睹。因而,终其一生,碌碌无为。但环顾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像野羚一样的智者。面对困境,他们不急不躁,在光阴里静候着时机。一旦发现机会降临,哪怕是像“浮冰”一样的丁点儿机会,他们也不放弃,靠着这一个个机会,终于渡过了道道难关,到达成功的彼岸。

⑤那么,我们如何拥有静候的智慧呢?

⑥静候需要以平和的心态做好准备,厚积薄发。著名演员王凯的经历便印证了这一点。他久坐冷板凳,却怀着执着的梦想,默默演练,安然静候。当《伪装者》《琅琊榜》演出机会来临,他便一举成名。可见,能“一鸣惊人”的,必定在“不鸣则已”的时候yǎng jīng xù ruì。而你要做的就是给自己冲上蓝天的勇气和磨砺,然后一心一意地忍受折翅飞翔的煎熬,等待搏击天宇的那一刻。

⑦静候更需要洞若观火的敏锐和捕捉时机的果敢。              可见,等“动如脱兔”的,必定在“静如处子”的时候细细观察。显然,静候不是守株待兔,不是不思进取,而是一种大智慧。

⑧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条蜿蜒的大河,面对这条奔腾的河流,我们常会面临“过河”的考验。当前途迷茫时,千万不要彷徨,更不能浮躁,而是要静候下来,像野羚一样,运用智慧,果断地抓住机会。只要我们不抛弃、不放弃,再大的“冰河”也会被我们踩在脚下,最终赢来属于我们的春天。

1.yǎng jīng xù ruì

2.选出对选文中心论点表述准确的一项(    )

A. 我们应拥有静候的智慧。    B. 我们要不急不躁,静候时机。

C. 我们要运用智慧,抓住时机。    D. 静候赢来属于我们的春天。

3.选文第④段主要_________的论证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析选文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5.若在选文第⑦段画横线处填写一个事实论据,请比较下面两个例子,你认为哪一个适合?并说明理由。

A.“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似乎早就预言了屠呦呦与青蒿素之间的不解之缘。她经历了无数次实验,数十年潜心研究,终于在84岁高龄时,获得了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成就了自己充实的一生。世人景仰,盛名昭昭。她为全人类的健康幸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B.“互联网大咖”马云,曾历经三次高考失意,三十次求职失败,但他仍多年执着于互联网创业,准确把握时代经济脉搏,果断引领阿里巴巴这艘巨舰驶向世界,结束了漫长的等待,成为信息时代的先锋企业家,为人们带来有远见的创业方式和美好的世界。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勾践之困会稽也,喟[1]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2]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3]。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汝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二岁而吴归蠡。

【注释】:[1] 喟(kuì):叹气的样子。[2] 种:文种,是越王勾践的谋臣。[3] “汤系夏台”等句的意思:商汤被囚在夏台,周文王被困在羑(yǒu)里,晋国重耳逃到翟,齐国小白逃到莒,他们最终都称王称霸天下。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 何不为福乎               (2) 置胆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

3.下列说法与文意相符的一项是(   )

A. 文中列举许多王者的事例是为了证明:勾践被困会稽是他成就霸业的福音。

B. “越王勾践反国”是因为“吴既赦越”,故而反叛国家。

C. 勾践“苦身”集中表现在“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

D. 画线句子记述了勾践复国活动的主要措施,也是“二岁而吴归蠡”的前因。

4.上述故事可以用一个成语做标题:______________,第二段有一句话揭示了勾践一切行为的目的,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