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人名),________(朝代)文学家(人名)。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衣欲睡________________

(2)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_

(3)怀民亦未________________

(4)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回答作者“解衣欲睡”之时,为何又“欣然起行”?

4.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承天寺夜游所见“月色”?(不少于60字)

5.有人评价这篇文章的主题“就是美景与闲心的遇合。” 请结合本文创作背景,谈一谈你对“闲心”的理解。

 

答案:
1.苏轼北宋 2.(1)脱下(2)想到(3)睡觉(4)共同 3.月色入户,引发了作者的兴致,驱散了倦意。 4.月光照着庭院,好像满院子浮动着清澈、透明的水似的。翠竹、柏树在庭院里轻轻摇曳,他们的影子黑黑的,就像清澈的流水中晃动的靑荇和水藻。 5.闲心就是平常心、豁达心、是超越世俗功利之心,是成熟的内心。本文作于苏轼被贬谪的黄州期间,他的心情是比较沉郁的。但苏轼并没有因此就没有欢乐,他以“闲心”对待逆境。 【解析】 1.试题分析: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苏轼有关的文学常识。 2.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解”:脱下。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3.试题分析: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解衣欲睡”之时,又“欣然起行”是因为“月色入户”,引发了作者的兴致。 4.试题分析: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承天寺夜游所见“月色”。描述文章画面,要先把文言文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此题一定要把月光照在庭院上的景物的情形描绘出来。 5.试题分析:要联系一下创作背景及文章的内容作答。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他的心情是比较沉郁的。但苏轼并没有因此就没有欢乐,他以“闲心”对待逆境。所以说这里的闲心就是平常心、豁达心、是超越世俗功利之心。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