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小石潭记》)
【乙】
壬戌之秋①,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节选自苏轼《前赤壁赋》)
注:①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1082年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两篇赋。苏轼所游得是黄州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处。
1.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3处。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B. 心乐之 诵明月之诗
C. 潭西南而望 扣舷而歌之 D. 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水,但写作角度不同,请简要分析。
5.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和作者生平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