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按要求作文

你是我隔着时空的亲人、朋友,你是我远离已久的老家、母校,你是我许多年前日夜相伴的一本旧书、一把破吉他,你是……岁月愈久,我对你的怀念愈深。

请以“你,让我怀念”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
你,让我怀念 岁月才刚刚从你的脸上刻下几丝轻浅的痕迹,我却从你那沉重的背影里读出了以至暮年的沧桑。时光荏苒,你让我怀念。 你曾是那样的雄心壮志,身上有着海纳百川的气概,让我心生崇敬,以为你会一直这样,当我大大的英雄,却忽略了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一瞬间的,就在下一刻,我看到了你浊眸中的悲伤和孤单,身影刹那缩小了好几倍,竟让我从崇敬之情到怜惜之意。岁月无情呵,过去永远笑呵呵的你,让我怀念。我明白,爷爷的去世对你几乎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死亡的身影对我们都太过于陌生了。虽然新闻上天天在播,但都没有亲身体会来的深刻。你应该叫爸爸的。在你的心里,那个泛黄的年代有着他拉着你从田野中央快乐走过的记忆,是那样鲜丽,时光这么也抹不去。你应该没有想过吧,以前那样健康那样硬朗的一个人,一下子就阖上了眼眸,这么也叫不醒了,那种内心中刹那被风灌进的空荡,应该很孤单很寒冷吧。在爷爷出葬的那天,你走在我的前头,落寞孤寂的背影那瞬间所释放的戾气,我便意识到,以前那个爱笑健谈的你,可能再也回不来了。想着想着,眼泪便是毫无征兆的落了下来,别人只道是我孝顺悲痛爷爷去世,可我明白,那种突如其来的难过情绪都是来源于你的变化。你哟,你的笑音,让我如此怀念。 变了太多的环境与事情,时光蒙上了我的眼睛,却变不了我追随你那颗彷徨的心。你爱用下巴的青茬来扎我,硬邦邦的,可我明白,那是天下父亲向儿女表达爱意和亲近的一种方式,我怀念。你爱看书和日报,可你现在不看了,因为你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其实我一直想说你看书的姿势及其优美,可我再也看不到了,我怀念。你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对我轻柔呵护了……你不会再笑了……你,让我怀念。 ——爸爸,你能笑一个给我看么?你笑的时候特好看。 ——胡闹!还不去看书!考试只有几天啦! 你一直都不知道,我不是胡闹。我只是太过于怀念从前那个有着爽朗笑音的你而已。他是我此生最美的回忆。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你,让我怀念”。前面有一段提示性的语段,主要是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引领学生立意作文的。这个题目中有两个关键词:“你”和“怀念”。“你”可以人,可以是事,可以是物……“怀念”表明所写的“你”给自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或是情感上让自己留恋。也就是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选择自己经历过的、熟悉的素材,抒写怀念的心路历程,表达健康的思想情感来写文章。本文适合写记叙文,不太适合写议论文。
推荐试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小石潭记》)

【乙】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节选自苏轼《前赤壁赋》)

注:①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1082年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两篇赋。苏轼所游得是黄州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处。

1.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3处。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B. 心乐之  诵明月之诗

C. 潭西南而望  扣舷而歌之    D. 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水,但写作角度不同,请简要分析。

5.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和作者生平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恐惧是一种可以控制的情绪

①什么是恐惧?恐惧就是对于外部发生的危险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有时,这种反应更近乎一种本能,例如遭遇到火灾、泥石流等危机时本能地逃跑,或是被人迎面打来一拳时本能地架起手臂防御,等等。这些因恐惧而产生的行动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可以帮助我们回避危险。不过,如果保护过了头,我们就会变成厚厚盔甲下的“套中人”——过度、非理性、持续地害怕某种物体、现象、活动或场合,并夸大可能的危险,那就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②人们一般把常见的恐惧症分成四种:动物恐惧症、场所恐惧症、密集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患有动物恐惧症的人见到一些动物的影像、图片,或看到关于动物的逼真文字描述,都会感到恐惧并想要逃避,甚至伴有强烈的生理症状,如心悸、胸闷、出汗、透气困难等。场所恐惧症主要是对封闭空间的恐惧,并且会因为无法逃离而感到担心、害怕,如处于影剧院、地铁,尤其是电梯中,感到憋闷、呼吸困难、恐慌。密集恐惧症是对排列密集的较小物体害怕或觉得恶心,例如密密麻麻的虫卵、蜂巢、淋浴喷头的出水小孔,甚至草莓,等等。社交恐惧症大多存在于青少年,主要表现是对学校环境的恐惧,因升学、转学或者更换班级而焦虑等。

③恐惧自何而来?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源自于儿童时期的心理创伤,可能受到环境中长期暗示的影响,也可能仅仅由某个单纯事件所导致,甚至还有些恐惧要归结到生物进化上去。例如,在某些惧怕蛇的人群里,有些人一生中甚至都未见过真正的蛇,但他们不由自主地就会对蛇产生恐惧,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人类的这种恐惧心理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早期的灵长类动物为了生存,在险象环生的丛林里面必须提高警惕,小心防范,一旦看到威胁生命的动物靠近(比如毒蛇、蝎子、毒蜘蛛等等),就会恐惧逃窜。长期的记忆被储存下来,恐惧心理由此而生。

④如何克服恐惧心理呢?一般说来,对恐惧的东西了解越多,莫名的恐惧感就有可能越少。动物学家不怕和蛇、蜘蛛等动物接触,在高楼表演杂技或修筑高楼的建筑工人不会恐高,尽管他们日常工作时就要面对这些危险,但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他们已经掌握了自我保护的方法,并了解到遭遇危险应如何自我救助,因此能够泰然处之。所以,若想要摆脱你对某一事物的恐惧,就从积累知识并充分了解那件事物本身开始吧!

                                                (选自《博物》,有改动)

1.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恐惧而产生的行动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可以帮助我们回避危险,所以恐惧心越重越好。

B. 第②段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了四种常见的恐惧症。

C. 第③段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D. 本文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了什么是恐惧、恐惧的类型、恐惧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克服恐惧心理。

3.第②段“场所恐惧症主要是对封闭空间的恐惧”一句中,“主要”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4.小宁最怕打雷闪电。一遇到打雷闪电,她就吓得不能入睡,严重得甚至会休克。小宁为此很是烦恼。读完本文,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帮助小宁了解这种恐惧症产生的原因,以及该怎样减少或消除对雷电的恐惧。

【链接材料】

  电闪雷鸣时,我们很多人会感觉到强烈的恐惧,甚至会出现心悸、抽搐、身体蜷缩等症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雷电恐惧症”。

 


呼唤

①故乡对于我,已是一个朦胧的梦了。可是我总忘不了那雾气飘逸的竹林,缀着露珠的山茶,散发着红薯土香气的晒场,以及深山中叮当作响的悠悠的牛铃。而一辈子让我难以忘却的,当然是母亲低声的呼唤。

②清晨,启明星像一滴银露,滴落到后山的竹林里去了。淡蓝的炊烟,从黑得发潮的瓦间沁出来,渗入乳白色的晨雾之中。这时,我听见了母亲低声的呼唤:“猷宝,起来呀,起来放牛哇……”

③常常是天刚蒙蒙亮,天边还残留着一片即将融化的明月,我就起床放牛了。牛脖子上挂着的铜铃就叮当叮当地响着,那金属的撞击声清脆清脆的,在幽深的山谷里过滤,然后微醉般地散开。莽莽的青山睡意惺松,牛铃声此起彼伏,在清凉的晨曦里互相应和着。

④母亲总是踏着露珠、披着晨风,上山给我送早饭。常常是我还在迷迷糊糊地打盹,母亲便将煨热的红薯送到了我的手中。深山中该有多少牛铃在响呢?而母亲却准确无误地找到了我。我常望着那片薄薄的残月痴痴地出神,是不是它在为母亲默默地指路呢?

⑤我小时候爱生病。每次病了,母亲便彻夜不眠,坐在床边守护着我。半夜里,我被母亲低声的呼唤唤醒了。母亲亲吻着我的额头,她常常是用亲吻来量孩儿的体温啊!母亲端着一碗滚烫滚烫的姜汤,轻轻地呼唤着我:“猷宝,猷宝,喝汤来!”我睡意正浓,嘟囔着,不愿喝。母亲便依了我,但仍将姜汤在火塘里煨着,静静地等候着我,等候着山中明月将残之时,再一次轻轻呼唤。

⑥母亲也有高声呼唤我的时候,也是在故乡的月明之夜。

⑦有一次,我跟着一个猎人去放牛。猎人姓柳,只有一条腿,他的另一条腿在打猎时丢在深山里了。但他仍然爱着深山,他总爱带着我往深山里钻。据说那一次我们在山中遇到了野兽,而且是老虎。猎人和牛是如何与老虎对峙的,我已经记不清具体的细节了,据说我一点也不害怕,因为我从未见过老虎,所以也不知道害怕。但是回来以后,我就病了,发高烧。有人就说,猷宝的魂被山神爷捉走了,要赶快将魂招回来呀。于是母亲大哭起来,扎起松明子,就到山里去招我的魂。

⑧母亲一出门,便呼唤着我的小名哭喊起来:“猷宝……回来呀……猷宝……回来呀……”金色的火把像一颗闪耀着的星星,在山路上蜿蜒而去了,母亲的声音也渐渐地沁进了深山。在那静静的深山之夜,母亲的呼唤充满着不安、虔诚和希望,随着月色在山中流淌。那是一个母亲的灵魂在焦急地寻找着儿子的灵魂啊!

⑨也许是母亲的虔诚真的感动了山神吧,母亲为我喊魂以后,我的烧便渐渐地退了。母亲仍然不放心,仍然在夜里走进深山,一声一声地呼唤着我。我还记得那样一个夜晚,门前的天井里一片月色。母亲的呼唤声渐渐地近了,我从床上爬了起来,去迎接母亲。先是曲折的山路上闪出一团火光,随后出现了母亲踉跄着的身影。母亲的声音显然是嘶哑了啊,但仍然拖长了声调虔诚地呼唤着:“猷宝……回来呀……”于是我便哭喊着,奔了过去:“姆妈,我回来了呀……”

⑩当我又一次回到故乡时,已是人近中年了。我是和哥哥、弟弟一起回乡的,当我们又一次沉浸在故乡的月色中时,忠厚善良的母亲却早已离我们而去了。还是那青翠的竹林,还是那洁白的山茶,还是那清香四溢的桂花,还是那片永不会融化的明月。母亲的呼唤仿佛还在山谷中回响,可是,现在轮到我噙着泪,轻声地呼唤着母亲了。

(11)母亲再也不会回答了,回答我的,是故乡的明月与青山。我想,人生不就是一连串的呼唤与被呼唤吗?而故乡,则是这深情呼唤的回音壁。

(12)哦,永远的故乡!

(13)哦,永远的呼唤!

1.本文多处回忆了母亲的呼唤,请简要概括地分点写出来。

2.读下面句子,结合语境,品味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母亲的声音显然是嘶哑了啊,但仍然拖长了声调虔诚地呼唤着:“猷宝…… 回来呀……”

  (2)而故乡,则是这深情呼唤的回音壁

3.文中反复写到了月亮,联系全文说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4.许多作家都将自己对母亲深厚的感情融入到了他们笔下的描写文字中,描绘出一个个不同的母亲形象。请你仿照下面其中的一个语段,结合上文的内容,描写文中的母亲形象,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语段一: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林莉《小巷深处》

语段二: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