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后面小题

(一)

余文圻(chè),浙人,少孤,寄居京江,事母极孝。贫不能供甘旨,弃举业作贾,往来苏、扬间。志欲破万卷,而无钱购书,惟凭借读。常云于湖州置贷,暂住村店,俄春涨发,村落困巨浸中,移居主人楼上。言以阻行期为郁郁,忽睹楼侧贮书四架,悉经、史、子、集,喜甚,伏而诵之,焚膏继夜,諰諰恐不能遍览。喁喁数旬,竟忘为置贷来也。迄水将退,而脚气大发,住养匝月,架上书悉归腹笥矣。

(选自清·张泓《滇南忆旧录》)

(二)

皇甫谧,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①浸:水。②諰諰(xǐxǐ):恐惧的样子。③喁喁(yúyú):小声读书的样子。④腹笥(fùsì):这里指肚子里有学问。⑤三牲:牛、羊、猪。⑥卜:选择。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常云于湖州置(办货)

B. 三牲之,犹为不孝(供养)

C. 乡人席坦受书(到)

D. 带经而(农活)

2.对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B.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C.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D.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贫不能供甘旨,弃举业作贾,往来苏、扬间。(甘旨,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读书的学费)

(2)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

4.余文坼、皇甫谧虽所处时代不同,但两人在为人处事方面有相同的地方,请简要分析。

 

答案:
1.D 2.B 3.⑴但是家里太穷了,供不起他读书(甘旨在这里理解为读书的学费),于是他就放弃读书转而开始在苏州、扬州之间做起生意。⑵(是我的)教育方法有所欠缺么,不然,你怎么会如此鲁莽愚蠢呢! 4.①孝敬长辈:余文坼事母极孝,是个极其孝敬母亲的人;皇甫谧曾经得到瓜果后,就进奉叔母任氏,并听从叔母任氏劝说改过向学。②勤奋读书:余文坼没有钱来买书,就借书来读,一次做生意被洪水阻了行程,发现书夜以继日地读;皇甫谧劳动的时候带着儒家经典著作学习,终于博览通晓各种典籍和诸子百家的著作。 【解析】(一)选自《滇南忆旧录》 作者:张泓 年代:清 (二)选自《晋书》 作者:房玄龄 年代:唐 参考译文: (一)余文坼,浙江人,少年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和母亲寄居在京江这个地方。他是一个极其孝敬母亲的人.但是家里太穷了供不起他读书(甘旨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读书的学费),于是他就放弃读书转而开始在苏州和扬州之间做起生意。虽然他的志向是读万卷书,但是却没有钱来买书,只能靠借书来读。人们说他有一次到湖州做生意的时候(置贷的意思翻译不是很确定)暂住在一个村子的旅店里面。恰巧春季发大水,村子被洪水包围,为了安全起见他移到主人的楼上暂住,刚开始还在为洪水阻碍了他的行程郁郁寡欢,突然看到楼上一侧有四架书,都是经史子集一类的书,非常高兴,于是夜以继日的读书,唯恐怕时间不够读不完这些书,到最后竟然连读了几个月的时间把做生意的时候都忘记了。洪水快要退去的时候,他又生病了(什么病不是很确定)只好在这里地方继续养病,住了几个月之后书架的书已经全部被他读完了! (二)皇甫谧到二十岁还不好好学习,终日无限度的游荡,有的人认为他是傻子。皇甫谧曾经得到一些瓜果,总是进呈给他的叔母任氏。任氏说:“《孝经》说‘即使每天用牛、羊、猪三牲来奉养父母,仍然是不孝之人。’你今年二十岁,眼中没有教育,心思不入正道,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安慰我的。”他于是叹息说:“从前,孟母三迁,使孟子成为仁德的大儒;曾父杀猪使信守诺言的教育常存,难道是我没有选择好邻居,教育方法有所缺欠么?不然,你怎么会如此鲁莽愚蠢呢!修身立德,专心学习,受益的是你自己,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叔母面对皇甫谧流泪。皇甫谧深受感动,于是到同乡席坦处学习,勤读不倦。 生活清贫,亲自耕作,带着书从事农务,于是博览群书精通了百家之言。清心寡欲,开始有了高尚的志向,把写书作为工作,自号为玄晏先生。著有《礼乐》、《圣真》这样的作品。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D项有误,“农”在这里是名词作动词,“做农活”的意思。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生活清贫,亲自耕作,带着书从事农务,于是博览群书精通了百家之言。可以根据句意进行停顿。 3.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4.此题考查的是对两篇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作答时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可以从:孝敬长辈、勤勉读书等角度分析。
推荐试题

杭州推出100辆山地公共自行车

今年10月1日起,杭州公共自行车公司在西湖景区正式推出“特色运动山地车租赁”,配套投放100辆“帅酷炫”的山地车,每辆购入价高达2000多元。

总结一下,和普通公共自行车至少有五大不同——

一是锁止器采用双立柱式,而杭州8.41万辆普通公共自行车都是单立柱式的;

二是扫码租车和刷卡租车两种方式都可以用,系统智能化服务水平和国际化水平大大提高;

三是押金为500元,而不能扫码的普通公共自行车押金只需200元;

四是不再免费,而是提供差异化特色服务,按照10元/小时收取费用;

五是只能在景区周边配置双立柱的6个服务点进行通租通还,不能在其他服务点租还。

“特色运动山地车,杭州目前只有6个服务储车点,加起来一共储备山地车100辆。分别是:柳浪闻莺服务点20辆;钱王祠服务点10辆;少年宫服务点30辆;灵隐中心站服务点20辆;涌金门服务点10辆;杭州花圃服务点10辆。”杭州公共自行车公司综合办主任包卫丽说。

从今年10月1日投入服务至今,这100辆山地车共租用2115人次。双休日、天气好的时候,租车的人特别多,喜欢租山地车的,以年轻人、外地游客居多。

公共自行车公司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山地车的外观、性能、租赁价格都能让市场接受并满意,不过,大家对扫码租车这种形式还需要适应一段时间。等“磨合期”过后,在景区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自行车公司有计划扩大山地车“排兵布阵”的范围,比如在原有服务点改装或加装双立柱锁止器,以满足市民游客在景区的个性化骑游需求。

“其实,我们更关心扫码租车的接受度和普及率。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诞生于2008年5月,是国内最早推出的智能服务系统,8年多发展下来,成了杭州市民日常出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杭州人已经养成了用公共自行车实现‘最后一公里’的习惯,同时也习惯了刷卡租车。”包卫丽说,扫码租车对于杭州人来说,更需要一个改变和适应的过程。

从今年8月28日起,西湖景区周边沿线有100处服务点改造完成了“扫码租车”功能,杭州公共自行车正式迈进移动互联网租车时代。这100个单立柱扫码租车点,租车的押金是500元,收费则和普通公共自行车一样,一小时以内是免费的。从开通到现在,已产生租用量35434人次。

其实扫码租车很简单,只要用手机下载杭州公共自行车App,或关注杭州公共自行车官方微信,就具备了租车的条件。

在开通扫码租车的100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点以及6个山地车服务点,每一个锁止器上都会印有一个二维码。租车的时候,打开公共自行车App,注册并扣除保证金500元,扫描一下锁止器上的二维码,锁止器上的自行车就会自动解锁。还车时,只要将车推入开通扫码租车的锁止器,不用再次扫码,就能自动锁上并扣除本次租车的费用。即使你借车中途手机没电了开不了机,也不用担心无法及时还车。整个租借过程完成之后,还可以选择立刻退还保证金。

                                        (《都市快报》2016年12月10日)

1.下列对本文主要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普通公共自行车的租借是免费的,山地公共自行车收费标准为10元/小时

B. 普通公共自行车锁止器采用双立柱式,普通公共自行车则有单立和双立柱式。

C. 山地公共自行车可扫码和刷卡两种租车方式,且押金比普通公共自行车的押金低。

D. 山地公共自行车自今年下半年投入服务以来,受到了年轻人、外地游客的喜爱。

2.下列说法有错吗?如果有,请指出错误并说明理由。

(1)杭州公共自行车采用扫码租车方式,普通公共自行车采用刷卡租车方式。

(2)从公共自行车公司人员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习惯了刷卡租车的市民对扫码租车还是有抵触情绪的。

3.读完全文,你觉得这篇报导最需要补上的是什么?请从下面四个备选项中选择一项并说明理由。

A. 公共自行车微信公众号和服务热线。

B. 借车流程图和换车流程图。

C. 借车时产生的各项费用清单。

D. 景区周边各公共自行车分布点。

4.外地的小王到西湖景区游玩,他想租借山地公共自行车,请用简洁的语言告诉他还车的流程。(80字以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虚无的宴席

王大盆

①我奶奶,过年前,雷打不动,会办两场宴席,一场敬菩萨,一场敬祖宗。两场宴席都充满了仪式感,很荒谬,但是看多了,却感觉已不像是迷信活动,而要上升到行为艺术的档次了。

②这两场宴席都是有规矩的。宴席一般都在中午,相隔一天,今天敬菩萨,明天敬祖宗。敬菩萨的肉都必须是生的,是的,在我奶奶的宴席上,菩萨也爱吃肉的。

③敬菩萨的宴席会摆一桌子菜,有荤有素。鸡杀完以后不烹制,直接上盘;鱼不杀,活的躺在干燥的盘子上,苟延残喘;生的五花肉整块上桌,整条的立在盘子里,不切。每一道菜上都会贴着一小块红纸。鱼的小红纸就贴在鳃边,应着呼吸翕动着,有时鱼还会在宴席的当中再挣扎跳跃几下。菜品摆齐以后冷淡又丰盛,呈现着某种奇怪的反差。

④菜上桌以后就点上蜡烛,开始吃饭。

⑤那么客人从哪里来呢?

⑥从阳台来。

⑦我奶奶会把阳台门窗都打开,招呼着菩萨进门小憩用餐,口念佛号,神色虔诚。于是一个个透明的菩萨顺着我奶奶的指引,随着空气流进我家客厅里的饭桌,我奶奶拉开椅子,一一请他们坐下。这场宴席里,菩萨也喝酒的,奶奶会在每个座位前的杯子里倒点酒。他们会在我奶奶和我的想象里吃点东西,留下一点庇佑。

⑧菩萨的用餐时间,就是人类的祷告时间。我奶奶拜佛很有一套。她拿出软垫放在地上,对着一桌子菜开始叩拜。她说要先报出自己的生辰和姓名,不然芸芸众生,菩萨不知道你是谁。然后快速念着自己的愿景,无非是家人健康、生活顺利、子女成材。或者一些具体的事件,比如我考大学,我毕业的去向。她不仅为自己求,还为我爸求,为我姑求,为我求。求完以后就磕三个头,手心向上,代表着对菩萨五体投地。

⑨她拜完以后就是我拜,套路和她相似。我小时候很好使唤,拜就拜了。十几岁的时候理智觉醒,觉得这些事荒唐透顶,根本毫无道理,所以坚决不拜。如今,没有机会参与了。

⑩拜完菩萨,这场宴席就匆匆结束了。我奶奶送客的理由很简单:菩萨很忙的,这个时候家家都需要他们,表完心意,不要久留,别不识相。说到底,菩萨终究是属于芸芸众生的。

说起祭祖宗,那就更有意思了。同样是中午,同样是一桌子菜,同样有蜡烛,同样从阳台入席。

但这回奶奶则热情多了。拜菩萨的时候她虔诚而少言,祭祖宗的时候她多了许多真切的情感。她给每个位子都假想了一位祖宗,我爷爷的爸爸妈妈、我奶奶的爸爸、或者一些别的人,他们大多在我出生前就过世了。我奶奶招呼他们吃东西,叫他们的名字或者称谓,介绍菜色,又给他们倒酒。她记得谁喝酒谁不爱喝酒,黄酒咕咚咕咚地流进玻璃酒杯里,烛影恍惚,刹那间仿佛真有一个老人坐在那里,笑眯眯地盯着。有时候还会和他们攀谈一两句,“保佑阿拉屋里平平安安哦,难得来一趟额,慢慢切,不要着急。”

风从阳台灌进来,吹动了某个座位前的烛火。她对我爷爷说:“你看,阿爸吃的多开心,蜡烛动得多欢快。”然后又转头对空白的座位说:“吃吧阿爸,慢慢吃哦。”她在这一刻里,从一个退休老妇人,变成了一个慈祥殷切的巫女。

祖宗的饭局会持续很长时间,因为祖宗是自己家的,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去,慢慢吃,不用着急。我上高中时,家里的老太太——我奶奶的妈妈过世了。从那以后她也会出现这场饭局上,和她的两个丈夫、一对亲家们一起吃吃喝喝,享受人间烟火。老太太不止喝酒,还爱抽烟,我奶奶就会放一根烟在她的餐具旁,让她念头来了自取。

祖宗的宴席,光伺候他们吃也是不行的,依旧得拜。拜的规矩就不太一样了,不用自报家门,只说一下这是谁的儿子,这是谁的女儿。祈祷的愿景和拜菩萨时的基本相同,之前请神佛护佑的,祖宗再护佑一层,多多益善。除了拜,还要烧纸。我奶奶把亲手折的锡箔元宝在家门口点燃,祖宗们酒足饭饱,临走时拿点钱,又统统回到阴间,等待着来年再次聚首。

这两场宴席,没有食客,请的却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两方势力——神佛和祖先。我们可以忘,老人忘不了。每逢过年前我奶奶必定都会张罗一番,已经是年节固定内容。

我奶奶年轻时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晚年炒股上网打太极,照顾她自己和我爷爷。她不愚钝,至今喜欢从朋友圈给我分享文章。平时喜欢到处走,去过越南,到过台湾。她迷信,也信中医,也信科学,生了病就去医院。她是我见过最硬朗的老太太。

然而除了在奶奶家,网络上、现实中,我都没遇过这么虚无的宴席,像是一场荒诞剧,又像是一种神奇的仪式。祭祖、拜佛,各人各地有各自的方法习俗,但是从来没有人能把它们变成如此行为艺术的,除了我奶奶。

今年我奶奶换了新房子,不知道从旧屋到新居,祖先们会不会迷路,菩萨会不会嫌弃新盖的小区没人烟,不肯来。

来不来,我们都会知道的。因为蜡烛总是不会骗人的。

                               (选自《视野》2018第4期,有删改)

1.“我”认为奶奶请菩萨敬祖宗的宴席是一场“行为艺术”,请根据全文分点概括回答其理由。

2.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于是一个个透明的菩萨顺着我奶奶的指引,随着空气进我家客厅里的饭桌,我奶奶拉开椅子,一一请他们坐下。(“透明”“流”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她在这一刻里,从一个退休老妇人,变成了一个慈祥殷切的巫女。(“巫女”在文中有何含义?)

3.文章段为何要写“我奶奶”的经历和晚年生活?

4.文章的标题为“虚无的宴席”,结尾却说“来不来,我们都会知道的。因为蜡烛总是不会骗人的”,矛盾吗?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