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②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受降城:唐时为防御突厥而筑的边地要塞,在今内蒙古境内。②回乐峰:指回乐县境内的烽火台,在受降城附近。③芦管:乐器名,军中多用之。

1.诗句“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描绘了一幅“边塞月夜图”,请用简明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

2.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回乐峰前的沙漠如同白雪飞舞,烽火台上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要描绘出两个比喻句“沙似雪”“月如霜”)。 2.“芦管”发出幽怨的笛声,触动征人“尽望乡”。抒发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解析】 1.试题分析: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用自己的话,描绘某一句(联)所展现的画面”。解答这类题目,要读懂诗句、理解内容。“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的意思是: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在此诗意的基础上,用简明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即可。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诗歌所表现的诗人的情感。本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分析情感应结合诗歌后两句分析,注意抓住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芦管”“尽望乡”进行分析。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其父扬季在河、汾之间,号曰扬侯。楚汉之兴也,溯江上,处巴江州。扬季官至庐江太守。汉元鼎间避仇复溯江上,处岷山阳曰郫,有田一廛,有宅一区,世世以农桑业。

雄少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为人简易佚荡,口吃不能畅谈,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亡为,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家产不过十金,乏无甔石之储,晏如也。自有下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意,虽富贵不事也。顾尝好辞赋。

雄复召为大夫。家素贫,耆酒,人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而巨鹿侯芭常从雄居,受《太玄》《法言》焉。刘歆亦尝观之,谓雄曰:“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甑。”雄笑不应。年七十一,天凤五年卒,侯芭起坟,丧三年。             (节选自《汉书·扬雄传》)

注:)廛(chán):古代一夫之田,即百亩。训诂通:理解字句含义。佚(dié)荡:舒缓;悠闲自在。耆:通“嗜”。廉隅:本谓棱角,古时比喻品行端方,有志气。徼(yāo):求取。甔(dān):可容一石的瓦器。侯芭:人名。酱甑(zèng):盛酱的陶器。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有下度        度:限度    B. 汲汲于富贵  汲汲:忧愁的样子

C. 默而好深湛之思  深湛:精深;深厚    D. 至其门    希:通“稀”少有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组是(    )

A. 父扬季在河、汾之间/非意,虽富贵不事也

B. 雄少好学/雄笑不应

C. 世世以农桑业/侯芭起坟,丧之三年

D. 处岷山阳曰郫/丧三年

3.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2)今学者有禄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甑也。

4.可以看出杨雄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