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之,慭愁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啊,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 ,我们还学过另一篇反映他被贬后内心苦闷的课文《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3.下列对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驴的外形、声音是虎一开始感到害怕的原因。

B. 驴“蹄之”的行为才让老虎察觉了它的无能。

C. 文中加点的“近”字,体现出虎的小心谨慎。

D. 文末“乃”字生动地表现出了虎的志得意满。

 

答案:
1.柳宗元 《小石潭记》 2.老虎把驴当作神,隐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3.B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把握。牢记作者及其作品。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句中的关键词有“为”“蔽”“窥”“之”等。
推荐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 下列小题。

母 亲

莫言

①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5 岁时,正是中国历史上 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紫红色的洗衣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 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储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都是这样的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忘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③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是我们家最艰难的时刻,我总担心母亲走上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次下工回来,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她对我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④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这是一个母亲对她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现在,尽管母亲已被阎王爷叫去了,但她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⑤我曾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终生难忘的画面: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盛着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菜。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

⑥老太太的话让我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腾着。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⑦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饥饿而丧失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村里粮食保管员让一群孩子学狗叫。学得像,他便把那块豆饼远远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我也曾是那些学狗叫中的一个。回家后,父亲和爷爷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但我感到了话里的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⑧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地活着。他们的教育,使我获得了一种面临重大事件时做出判断的价值标准。

⑨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多年后,当我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这些体验,就成了我的宝贵资源。我的小说里之所以有那么多严酷的现实描写和对人性的黑暗毫不留情的剖析,是与过去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的。当然,在揭示社会黑暗和剖析人性残忍时,我也没有忘记人性中高贵的有尊严的一面,因为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1.仿造下面的例句格式概括母亲的行为举止和形象特征。

例句:在我最绝望的时候,母亲理解并安慰我,说明母亲坚韧顽强。

(1)在艰难的岁月中,母亲__________,说明母亲__________

(2)在辛苦劳作时,母亲__________,说明母亲__________

2.写出你对第⑥小节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3.本文题目是“母亲”,但文中为什么写父亲和爷爷?

4.请你写出“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为什么会在“我”脑海中翻腾的 原因。

 


阅读下文,完成 下列小题。

让“责任感”与孩子的成长同行

 

①暑假刚开始,一位在机关工作的家长,就对读初三的孩子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要求 孩子洗涮每天晚饭后的饭碗。开头几天,这个孩子做得还有些兴趣,但 5 天后,就嚷着要父亲 用“奖励”来兑现,不出半月就再也不愿做了。可这位家长很顶真,坚持要孩子履行诺言。他 说,不在乎孩子做家务的多与少,而在乎孩子有无责任意识和行为。

②这位家长的话颇有道理。据笔者所知,现在不少孩子似乎并不真正“认”得“责任”两 字,即使对自己的生活琐事也少有责任的概念。某所寄宿制学校就有过政教主任帮学生洗袜子 的事情。至于住宿学生将更换的衣服,从外衣到内裤、袜子,周末统统带回家让家长代劳就更 不是新鲜事,许多家长也习以为常。就是一些好学生也不乏其例。某市有关部门在对优秀学生 候选人进行考察时,曾有意将扫帚、抹布横在他们必经的走道上,结果绝大部分选人或视而不 见,或绕道走开了,而他们在道德知识的书面试题中却能对答如流。更令人感叹的是,某所高 校不久前在校报上发表了“同学:你的自行车放好了吗?”的文章,也反映出乱停乱放这种不 该在大学校园里出现的现象很是严重。因此,不少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感到:现在一些孩子对 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太淡漠了。

③而在这方面,上海杨浦中学作了有益的探索。他们调查过许多著名学者专家、企业领导 及先进人物,发现支撑他们成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责任感,于是率先从身边的小事抓起,加强高中生责任感的培养,并作为增加德育实效性的切入口,开展得很有成效。上海师专 附小采取高年级学生帮助辅导低年级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也颇有特色。可 见,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积极培养的。

④人若一旦没有责任,就会放弃现在;忽略责任,就会贻误机会;背弃责任,就会埋没事业。不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我们的教育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我们就会愧对历史和使命。

⑤在责任面前,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游戏人生。一个连对自己也没有责任的人,很难想象其会对集体、国家尽责。杨浦中学名誉校长、特级教师于漪说得好,责任感教育是把“自然人”通过读书明理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现在多元文化和思想对学校的冲击很大,培养责任感显得更加重要。我们应当使责任感成为孩子们的一种行为习惯,成为生命的有机部分,与成长和使命同行。

⑥培养责任感,重在明白事理后的自觉践行,难在价值取向多元下的思想升华,深在情意事例中的观念内化。杨浦中学的做法值得借鉴,那就是:感受现实,增加学习责任感;从小事做起,在岗位上体验对他人的信任;与长辈对话,理解家庭责任;走向明天,将自我责任和社会责任融为一体。这也.许.是责任感培养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阶梯。

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有高度责任感的人。而在孩子刚刚踏入人生的起跑线之际, 让责任感培养与他们的成长同行,会使这些未来的国家有用人才终身受益。在这方面,教师和 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教育的使命。教化孩子成“责任人”,这是今天我们培养文明人、高 明人、精明人的始点,更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中列举了哪几个事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第⑥段画线的“也许”能否去掉?为什么?

4.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自己“认”得“责任”或“不认”得“责任”的一次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