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古诗阅读

狱中题壁

(清)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1)诗歌前两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典故。揭露了顽固派的狠毒,表达了对维新派人士的思念和期待。

(2)诗歌后两句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神。

 

答案:
张俭 杜根 为变法南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解析】这是一道诗歌鉴赏试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典故的表达效果。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丰富内容,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望门投止思张俭”一句借典述怀,他们大概也会像张俭一样,得到拥护变法的人们的接纳和保护。“忍死须臾待杜根” 是用东汉诤臣义士的故事,强调应该志存高远,忍死求生。等待时机,以期再展宏图。(2)此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最后两句指代自己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表达了诗人的视死如归的精神。  
推荐试题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文后题目

总有人为弱者转身

窗外,乌云布满了天空,天气变得闷闷的。办公室里也昏暗了起来

陶安说,我爸爸说了,他不来。

陶安的父亲是个酒鬼,陶安打电话的时候,他正在一家狗肉馆喝酒,从中午一直喝到晚上,嘴里骂骂咧咧的,说,别说是你们老师,就是市长见我,我也不见。陶安有爹有娘,却比孤儿还孤单。他上学,一直是姐姐在供着,姐姐一个人漂在北京,很不容易。

崔老师泡了两袋方便面,汤水足足地,端到陶安面前说:赶紧吃了,你饿了吧!陶安端起泡面的缸子,还是不敢看老师,蹲下来,吸溜着吃了起来。吃着吃着,两颗很大的眼泪落在了缸子里。

下午,宿舍里,一个学生丢了钱。满宿舍的人,都认为是陶安偷的。原因是,下午就他一个人回过宿舍。陶安说,我没拿,我真的没拿过钱。其中一个不由分说,一下子扑上去打了陶安,还说,不是你偷的,谁会偷?你说还会有谁偷?陶安站在那里,一下手也没还,任由那个学生拳打脚踢了半天,只是不停地说,这钱不是我拿的,这钱不是我拿的。

拿,拿,拿,你连个偷都不想说。另一个学生恶狠狠地一脚飞踹过来,陶安咕咚一下子就被踹倒了。倒了的陶安,愤怒地盯着对方,眼里像要着了火,但没有站起来反抗,在地上坐了好半天。

班主任崔老师很快知道了这件事,他把陶安领到办公室,问他情况。老师我没拿,我真的没拿别人的钱。陶安深深地埋着头,不敢看崔老师的眼睛。崔老师了一声,然后,轻轻为他拍去裤子上的脚印。

⑧“老师也知道你没拿,你不会拿别人的东西,你也不是那样的孩子。崔老师故意在最后一句话上加重语气。望着一脸无助的陶安,崔老师不由自主地了一声

陶安突然抬起了头,盯着老师看。刚才老师的一叹,像针一样,扎在了他的心上。

几天后,崔老师在班里开了个主题班会。主讲人是请来的,陶安看了一眼,心里就咚咚地跳,他知道这一定是崔老师故意安排的。同学们很兴奋,因为主讲人有在那所著名大学就读的资历,实在是让他们仰慕。那天,请来的人滔滔不绝,讲了很多学习方法,以及为人处世之道。最后,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⑾“我在学业之余,常在外面打零工。有一次,在一家餐馆帮忙,不知道是谁碰倒了一摞餐盘,碎了一地。收工的时候,老板问是谁打掉的,开始大家都说不知道,后来,却都指向了一个人。这个人是个孤儿,一只眼睛先天弱视,仿佛他打碎餐盘,是天经地义的。谁知老板一笑,说:我小时候家里很穷,在外面被人打了,回家后还要被妈妈打一顿。然后,还要等着打我的孩子来,妈妈抱着我,让那个孩子打,打够了才走。这件事,让我知道,这个世界上,当人穷了,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有一种天理,叫蛮不讲理;有一种公道,叫惨无人道。而且,在这样的公道和天理面前,你还得装聋作哑。仿佛,所有这一切,都是你应该承受的。因为,没有人愿意听弱者申辩理由。但我相信,这个尘世,一定会有人为弱者转身。因为,永不泯灭的良知,就像太阳一样在头顶照耀,也总有人会因为良知,而为弱者转身。老板的话结束后,那个碰摔了盘子的人主动站了出来。果然,不是那个孤儿!

同学们中间随即响起了一片掌声。陶安也坐在下面鼓掌,黑黑瘦瘦的身子,颤抖着,已经抑制不住自己。瞬间,他泪雨滂沱,哭成了泪人。看着主讲人,他嘴里不停地喃喃着两个字:姐姐……

选自2014年1期《今日文摘》,有改动

1.段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2.阅读第段中加横线的句子,描绘一下崔老师时的所思所想。

3.说说文中的崔老师是一位怎样的人?

4.文中的弱者具体指谁?题目总有人为弱者转身有何深刻含义?

5.有读者认为陶安偷了钱,也有人认为他没偷。你怎样认为?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温馨的情愫

梁晓声

①参加工作了,我将老父亲从哈尔滨接到了北京。14年来的一间筒子楼宿舍,里里外外被老父亲收拾得一尘不染。傍晚,我在家里写作,老父亲将儿子从托儿所接回来了。听父亲用浓重的山东口音教儿子数楼阶:“一、二、三……”所有在走廊里做饭的邻居听了都笑,我在屋里也不由得停笔一笑。那是老父亲在替我对儿子进行学前智力开发,全部成果是使儿子能从一数到了十。

②父亲常慈爱地望着自己的孙子说:“几辈人的福都让他一个人享了啊!”

③其实呢,我的儿子,只不过在筒子楼出生,在筒子楼渐渐长大。

④有天下午我从办公室回家取一本书,见父亲和我儿子相依相偎睡在床上,儿子的一只小手紧紧揪住我父亲的胡子(那时父亲的胡子蓄得蛮长)——他怕自己睡着了,爷爷离开他不知到哪儿去了……

⑤那情形给我留下极为温馨的印象,还有我老父亲教我儿子数楼阶的语调,以及他关于“福”的那一句话。

⑥后来父亲患了癌症,而我又不能不为厂里修改一部剧本,我将一张小小的桌子从阳台搬到了父亲床边,目光稍一转移,就能看到父亲仰躺着的苍白的脸。而父亲微微一睁眼,就能看到我,和他十几条美丽的金鱼‑‑‑‑在父亲不能起床后我为父亲买的。十月的阳光照耀着我,照耀着父亲。他已知自己将不久于世,然而只要我在身旁,他脸上必呈现着淡对生死的镇定和对儿子的信赖。一天下午我突觉心慌极了,放下笔说:“爸,我得陪您躺一会儿。”尽管旁边有我躺的钢丝床,我却紧挨着老父亲躺了下去。并且,本能地握住了父亲的一只手。五六分钟后,我几乎睡着了,而父亲悄然而逝……

⑦如今想来,当年那五六分钟,乃是我一生体会到的最大的温馨。感谢上苍,它启示我那么亲密地与老父亲躺在一起,并且握着父亲的手。我一再地回忆,不记得此前也曾和父亲那么亲密地躺在一起过,更不记得此前曾在五六分钟内轻轻握着父亲的手不放过。真的感谢上苍啊,它使我们父子的诀别成了我内心里刻骨铭心的温馨……

⑧后来我又一次将母亲也接到了北京,而母亲也病着了。邻居告诉我,每天我去上班,母亲必站在阳台上,脸贴着玻璃望我,直到无法望见为止。我不信,有天在外边抬头一看,老母亲果然那样地望着我。母亲弥留之际,我企图嘴对着嘴,将她喉间的痰吸出来,母亲忽然苏醒了,以为她的儿子在吻别她。母亲的双手,一下子紧紧搂住了我的头,搂得那么紧那么紧。于是我将脸乖乖地偎向母亲的脸,闭上眼睛,任泪水默默地流。

⑨如今想来,当时我的心悲伤得都快要碎了。所以并没有碎,是由于有温馨黏住了啊!在我的人生中,只记得母亲那么亲过我一次,在她的儿子快五十岁的时候。

⑩现在,我的儿子也已大三了。有一次,我在家里,无意中听到了他与同学的交谈:

“你老爸对你好吗?”

“好啊。”

“怎么好法?”

“我小时候他总给我讲故事。”

其实,儿子小时候,我并未“总给”他讲故事。只给他讲过几次,而且一向是同一个自编的没结尾的故事。也一向是同一种讲法‑‑‑‑该睡时,关了灯,将他搂在身旁,用被子连我自己的头一起罩住,口出异声:“呜……荒郊野外,好大的雪,好大的风,好黑的夜啊!冷呀!呱嗒、呱嗒……大怪兽来了,它嗅到我们的气味了,它要来吃我们了……”

儿子那时就屏息敛气,缩在我怀里一动也不敢动。幼儿园老师觉得儿子太胆小,一问方知缘故,曾郑重又严肃地批评我:“你一位著名作家,原来专给儿子讲那种故事啊!”

孰料,竟在儿子那儿,变成了我对他“好”的一种记忆。于是不禁地想,再过若干年,我彻底老了,儿子成年了,这也会是一种关于父亲的温馨的回忆吗?尽管我给他的父爱委实太少,但却同一切似我的父亲们一样抱有一种奢望,那就是——将来我的儿子回忆起我时,或可叫做“温馨”的情愫多于“呜……呱嗒、呱嗒……”                     

(选文根据原文有删改)

1.简要说出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2.根据文章的内容,按照下面的提示,将空缺的部分补充出来。 

祖孙同寝‑‑‑‑________ ‑‑‑‑  ________  ‑‑‑‑儿子感恩

3.赏析第⑥段划线句子。

4.文章第段划线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比较下列一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①在我的人生中,只记得母亲那么亲爱过我一次,在他儿子快五十岁的时候。

②在我的人生中,只记得自己快五十岁的时候,母亲那么亲爱过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