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课外文言文阅读

燕相出亡

昔者,燕相得罪于君,将出亡,召门下诸大夫曰:“有能从我出者乎?”三问,诸大夫莫对。燕相曰:“嘻!亦有士不足养也!”大夫有进者曰:“亦有君之不能养士,安有士之不足养者?凶年饥岁,士糟粕不厌,而君之犬马有余谷粟;隆冬烈寒,士短褐不完四肢不蔽而君之台观帷幔锦绣随风飘飘而弊。财者,君之所轻;死者,士之所重也。君不能施君之所轻,而求得士之所重,不亦难乎?”燕相惭,遁逃,不复敢见。

(选自《新序·杂言》)

【注释】①燕相:燕国的相。相,一种官职的名称。②厌:饱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将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    B. 诸大夫对/宫妇左左不私王

C. 亦有士不养也/杀所不而争所有余    D. 大夫有者曰/是亦忧,退亦忧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士短褐不完四肢不蔽而君之台观帷幔锦绣随风飘飘而弊。

3.请结合选文,分析诸大夫莫能从燕相的原因。

 

答案:
1.B 2.士短褐不完/四肢不蔽/而君之台观帷幔锦绣/随风飘飘而弊。 3.是因为燕相平时没有重视并厚待大夫(1分)。燕相的犬马有余谷粟,台观帷幔锦绣,任其被风吹烂,但大夫却缺衣少食。因此,在燕相出逃的时候,大夫并没有以死相报。 【解析】选自:《新序·杂言》 作者:刘向 年代:西汉 参考译文: 以前,燕相(燕国的相,相,一种官职的名称)被燕国的国君得罪,准备离开燕国,燕相召集自己门下的各位大夫(大夫,古代的一种官职)说:“有能跟着我一起离开燕国的人吗?”问很多遍(“三问”不是问了三次),各位大夫没有人应声,燕相说:“哈哈,原来有才之士也不能养活自己呀。”有一大夫上前说道:“只有您不能养活有才能的人,哪里会出现有才之士不能养活自己的呢?年成不好,到处一片饥荒,连粗糠也吃了,但是您所养的狗马等动物,吃的都是精粮;隆冬时天特别寒冷,有才之士穿着粗布短衣,连身体都遮不完,但是您的楼台舞榭之上,到处都是用上等布料做成的帘幕,任其被风吹烂。您把物质财富看得很轻;有才之士则把死看得很重。而您却不把你看轻的钱财发放给有才之士,却要求有才之士为您而死,这不是很难吗?”燕相于很羞愧万分,马上逃跑,再也不好意思被人看见。 1.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B项。意思都是“没有谁”。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逃亡/灭亡。C:值得/足够。D:上前/在朝廷做官。 2.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可以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有才之士穿着粗布短衣,连身体都遮不完,但是您的楼台舞榭之上,到处都是用上等布料做成的帘幕,任其被风吹烂。 3.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主要原因是:燕相平时没有重视并厚待大夫。燕相的犬马有余谷粟,台观帷幔锦绣,任其被风吹烂,但大夫却缺衣少食。因此,在燕相出逃的时候,大夫并没有以死相报。
推荐试题

课内文言文阅读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1)年九十___________    (2)杂然相___________    (3)一朔东___________

2.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一篇寓言,既有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B. 文章以“愚”命名大智大勇的愚公,以“智”命名鼠目寸光的智叟,这一颠倒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C. 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理由充分,信心百倍,他指出“人无穷”而“山有尽”,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D. 愚公妻子的“献疑”和河曲智叟的“汝之不惠”表示:二人对愚公移山行为的态度持反对意见,认为愚公的行为是不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