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为了打造和谐校园,我们全班同学团结友爱,相敬如宾

B. 我钦佩《荒野求生》的男主角贝尔,因为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他不以为然,总能乐观面对困难。

C. 袁隆平院士潜心贯注地研究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为解决全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D. 对于这种盲目投资、虚掷钱财的行为,迄今在有些部门仍未得到制止。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C项运用恰当。其他各项的错误之处分别为:A项相敬如宾是形容夫妻的,不能形容同学。B项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D项成份残缺,“这种盲目投资、虚掷钱财的行为”应作主语,删去介词“对于”。
推荐试题



①草的香,似乎只有在两个时间可以闻出来。

②一是在被碾压或拦腰斩断的时候。这时候的草,像是慷慨就义,被镰刀、被车轮,割断、碾压,散发出奇特的生命的香。这香味,让人觉得有一种拿生命才换得来的美。我小时候喂过牛,给牛铡过草。当祖母把成捆的青草放到铡刀下,我奋力挥动胳膊,向下一压,咔嚓,草被斩成了两段,旋即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香。我追求这种香,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人是具有动物性的,格外爱这些草木滋味。

③另一是在草被熬煮的时候。我的父亲是一位中医。小时候,我常常爱在他的中药橱边转悠,可以闻到与众不同的草木香氛,就好像这些香味纠缠在一起,我置身其中可以免除疾病的侵扰一样。遇到病人前来抓药,父亲把那些或叶、或花、或根、或果的中药材用纱布包起来,放到砂锅内熬煮,满屋子的中药香。在滚沸的高温作用下,我觉得这才能彻彻底底地闻到草木的香味。

④秋天到了,草木走向成熟。儿时,乡间的农忙时节需要大量的劳力参与,那些身强体健的小伙伴也都被父母派去割稻打场了。身小力薄的我干不了农活,放羊是我唯一的活。我把羊拴在溪边的小树上,羊羔吃奶,母羊反刍,我呢,则效仿羊的样子,去尝一尝草根。看着田野里累得汗流浃背的小伙伴们,此时的我,躺在蓝天白云下嚼着草根,我觉得,这简直是神仙般的日子了。

⑤羊吃草,在我看来,简直是一件艺术。用舌头把草揽到嘴里,嚓嚓而食,羊毛洁白似雪,羊的嘴唇粉红似桃,青草如翡翠一样耐看。整幅画面简直太有感觉了。

⑥草木的根深深扎进土地,通过叶面来进行光合作用,它是最能吸纳天地灵气的。所以,维生素多蕴含在很多青菜当中,牛羊通过青草来摄取营养,我们再通过牛羊的肉来摄取营养。然后,牛羊和人的粪便又可作为肥料给青草带去营养。这个循环看起来有些吊诡,实际上,又是多么巧妙的一个轮回。青草,在这样的一个轮回中,无疑扮演了“双面人生”,还这个世界天蓝水碧,它们的一生近乎伟大。

⑦我有一位诗人朋友,他有种奇怪的感觉,每次在城市居住久了,吃得大鱼大肉,诗性会逐渐泯灭,会写不出东西,这个时候,他都会到山区的寺院里,找一处周遭长满茂密树木的禅房来住,日日食蔬,这样,就能诗性重返。他说,他获奖最多的诗作,一般都是寺院里的那些草木和蔬菜给予的。

⑧——这是何其美妙的草木恩典!

⑨有时候,我实在羡慕那些古人,居住的全部是木材架构的房子,戴的帽子是斗笠,披的是蓑衣,穿的是木屐或草鞋,这样,才有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现如今,你披着满是塑料味道的雨衣,穿着不透气的胶鞋,能“任平生”吗?

⑩我不是过激。只是想表达,人一亲近草木,就滋生了健康,就培育了高雅,就构建了和谐。

⑪ 草木,也许自己都不知晓它们的义举,但,一岁一枯荣,它们一直在轮回。也多亏了这份坚守,这种任性,才让我们有机会在草木的恩典中养眼,养身,养心……

(选自2017年12月《人民日报》 有删改)

1.通读全文,梳理出草木的“恩典”,完成填空。

 ①草木之香,________;②牛羊食草,________;③人亲近草木,________

2.按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

⑴赏析第⑤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⑵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第⑥段中“双面人生”的理解。

3.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文章通过叙写草木的恩典,赞美了草木给人们带来物质和精神的享受,呼吁人们要亲近自然。

B. 第②段中“这时候的草,像是慷慨就义”,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生命力旺盛的青草被割断碾压时的决然,凸显了草的奉献精神。

C. “这是何其美妙的草木恩典!”一句中“何其”一词是程度副词,强调了草木和人之间特殊而美好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草木的喜爱感激之情。

D. 第⑨段中划线句子是一个设问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现代都市人远离自然的生活方式的否定。

4.本文第④段划线句和链接材料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两则材料都写到了“我”嚼草(叶),各自在文中有何表达效果?

【链接材料】对于柳,人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我却总忍不住要摘一片下来嚼一嚼。

——宋学孟《柳叶儿》

相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目前,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有个片段火爆网络。“经典传唱人”王铮亮与已过世的王之炀老人隔空“对唱”《长恨歌》,戳中网友泪点,让大家惊叹:原来唱出来的《长恨歌》如此好听!第一次发现这首经典爱情诗的正确“打开方式”,经典的魅力超乎想象。

②其实,近似歌唱的吟诵,才是古人读诗最源本的“打开方式”。不过,这种经典演绎方式世人遗忘已久。

③观众之所以感到吟诵出来的古诗词生动、好听,是因为吟诵能最完整地表达古诗词的丰富魅力。吟诵是一种介于读和唱之间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口头表现形式。吟,是哼唱之意;诵,是抑扬顿挫地诵读。古人创作的所有诗词都是被赋予深厚音乐性的,包含平仄的格律、骈散顿挫的变化。中国文字是有声音的。每一个平平仄仄的音调,都是一把解锁诗词意蕴的钥匙,更是帮助现代人记忆一首诗的隐形通道。余光中曾在《自豪与自幸——我的国文启蒙》一文里感慨吟诵之于诗词古文学习的妙处。他回忆学生时代老师教周敦颐的《爱莲说》时,“摇头晃脑,用川腔吟诵,有金石之声”。用正确的方式读诗,感知诗词意蕴,这种积极影响是足以在一个人心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贯彻一生的。

④“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许多人对白居易的爱情金句都烂熟于心。但是与读其他好诗一样,大多数人却忽略了“读诗”的关键环节,诗句的意境都是通过字面脑补而来的,虽然能一字不落地背诵大量诗篇,古人写作期许的美意却被辜负了一大半,诗词也显得淡而无味。

⑤如果仅仅让经典进行生硬的时空“平移”,或是把它当成现代人达成些许目的的美化工具,那么经典的传播就丧失了意义。让我们用吟诵的方式打开古诗词吧!这样经典才能真正深入人心,转化为现代人的文化涵养和美学品味,为精神生活增添美意与遐思。

1.说说文章第①段有哪些作用。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用吟诵的方式学习古诗词有哪些好处。

3.请概括出全文的论证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