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沿溯阻绝(_________) (2)不以疾也(_________)
(3)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B. 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C. 久之不散 春冬之时
D. 不以疾也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乙]文采用直接描写和对比描写的手法来写神女峰。
B. [甲]文描绘三峡四季美丽的景色,详写夏,略写春冬秋。
C. [甲][乙]两文都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D. [乙]文巫山神女峰的景物奇特之处是“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4.甲、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___________)
(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_________)
答案:
1.断快全,都
2.B
3.B
4.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5.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解析】【甲】选自《水经注疏》 作者:郦道元 年代:北魏
【乙】选自《入蜀记》 作者:陆游 年代:南宋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实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识记“悉、绝”这些常在文言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2.此题考查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者”:……的人;助词,表示语气停顿。B.“为”都是“是”的意思。C.“之”:语气助词;“的”的意思。D.“以”:认为;用来。故选B。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B. [甲]文描绘三峡四季美丽的景色,详写夏秋,略写春冬。
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语句,分析其含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甲文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是突出山的连绵不断和高耸峻拔;乙文“峰峦上入霄汉”“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突出山的高和美。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者”,……的人;“皆”,都;“谓”,说。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