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请以“语文课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认真审题,明确选材方向。

(2)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本写作。

(3)文中不得出 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4)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答案:
范文示例:    语文课上 听雨时,也是我头脑最清晰的时刻,同时也是最能让我心事如潮的时刻。——题记 又是夏雨倾盆的时节,总喜欢隔窗听雨。从前不懂得聆听,是因为不曾懂得语文之美,而今,在语文课上,我将词赋诗曲如雨般聆听。语文课不只有写作、词语的解释,更有一种情怀,一种情结,一种精神的升华。 我喜欢把上语文课比作听雨,是因为语文如雨一般能够荡涤人心。 听!“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如万马奔腾般的雨声是冷漠的外表下一颗炽热的心。听!“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如和煦春风般的雨声。听!“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如尘咏悲叹般的雨声。听!“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如悠悠羌管般的雨声。听!“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愁池”,如绝尘回响般的雨声。真像雨声啊,在语文课上词赋诗曲如雨般成了修饰感情、寄托心声的使者,让他俘获人的内心,肆意渲染。唯有语文能够让承担起那份感恩,那份执着。 雨雾朦胧,让人恍若走进了曾经。去聆听那天外之音——“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去观赏那长安秀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去体会那沙场悲凉——“黑云压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所以,我感到语文课如一阵雨,每当下课,却总有些从雨给我带来的幻梦中惊醒的畅快和历经迷茫的沧桑。 在语文课上,曾学过一词,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这是语文告诉我们,人生境遇不同,看到的听得到感受也各异。   顿时,狂风起,雷电吼,大雨下,我感受到了语文的生命,狂风告诉我,“君子当行如风”;雷电告诉我,“君子说话掷地有声”;大雨告诉我,“人活得当淋漓尽致”。 一切又归入平静。窗外,雨淅淅沥沥。大雨依旧,风景仍旧,多了的只是心灵的喘息,岁月的回响和心灵的升华。 语文课上,书声依旧,雨声悠远„„ 名师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与致虚妹丈  

【明】高尔俨

昨宵乐甚!碧天一色,澄澈如昼。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月光洒落酒杯中,波动影摇。吹洞箫数阙,清和婉妙,听之怡然;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出户一望,空旷无际。大醉后笔墨撩乱,已不复记忆。

今晨于袖中得纸幅,出而视之,则所谓“笔墨撩乱”者也。然亦殊可爱,以为有骀荡把笔效之,不能及已。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选自《历代小品尺牍》)

【注释】①被:遮盖。 ②骀(dài)荡:这里是指书法舒放畅达。(已:句末语气词

1.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因即以昨日所者请正     此人可见(陈寿《隆中对》)

B. 吹洞箫阕               扶苏以谏故(司马迁《陈涉世家》)

C. 不能邑                 鲁肃金寻阳(《孙权劝学》)

D. 已不记忆               余人各延至其家 (陶渊明《桃花源记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昨宵乐甚!碧天一色,澄澈如昼。             

(2)以为有骀荡把笔效之,不能及已。

4.这篇小品文读来趣味盎然。作者认为昨夜纸幅“有骀荡之趣”,你还从文中发现哪些“趣”?阅读全文, 说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种“趣”,简要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