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原创)

烛(节选)

安徒生

“再给你一支烛,我的小朋友!”她说道。“你的母亲要坐在那里工作到深夜,她用得着它!”

她的小女儿在一边站着。在小女儿听到“到深夜”这几个字的时候,她高兴地说道:“我也要待到深夜!我们有舞会,我会戴上大蝴蝶结的!”

她的脸多亮啊!那么欢乐。没有蜡烛光能比孩子眼里闪出的光更亮!

“见到她这副样子我真幸福!”油烛想道,“我永远不会忘记,我肯定永远也见不到了!”于是它被搁进篮子,盖起来。小男孩带着它走了。

“现在我去哪儿!”油烛想道,“我要到贫苦人家里去,那里可能连一只铜烛台都没有。而蜡烛要插在银烛台里,看着那些最高贵的人。为最高贵的人照明该是多么美啊!我命中注定是油烛而不是蜡!”

油烛来到了穷苦人家。一个寡母带着三个孩子。

“上帝赐福给那位善良的夫人!她送给我这些东西。”母亲说道,“这是一支很好的烛!它可以一直燃到深夜。”烛被点燃了。

“呸——呸!”它说道,“她拿来点燃我的火柴,气味刺鼻!在富人家里,是不会用这些来款待蜡烛的!”

那边的蜡烛也都点燃了,烛光射到了街上。这时音乐响了起来。

“那边开始了!”油烛想。它想着那个富有的小姑娘闪亮的面孔,比所有蜡烛都要明亮的面孔。“那个情景我再也看不到了!”

这时,贫苦人家最小的孩子进来了,这是一个小姑娘。她搂着哥哥姐姐的脖子,她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讲,所以必须悄悄地说:“我们今天晚上——想想看!——我们今天晚上吃热土豆!”

她的脸发出幸福的光亮,烛光正射在她的脸上。她脸上露出的欢乐和幸福,和富人家的小姑娘一样。那边的小姑娘说:“我们今天晚上有舞会,我要戴上那个红色的大蝴蝶结!”“吃热土豆也那么重要吗?”油烛想道,“这边的小孩也同样这么高兴!”它打了一个喷嚏。就是说,它啪啪地响了一下。再多的动作,油烛就做不到了。

桌子摆好了,土豆也吃掉了。哦,味道多美哟!真是一顿节日的美餐。然后,每人还分到一只苹果。最小的那个孩子念起了一首小诗:

“好上帝,谢谢你,你又让我吃饱了!阿门!”

“说得多好,妈妈!”小家伙喊了起来。

“你不必问,也不必说!”母亲说道,“你心中只想着让你吃饱的好上帝吧!”

孩子们都上了床。每人得了一个吻,很快便都睡着了。母亲坐着缝衣,一直缝到了深夜,为了挣钱养活他们和她自己。富人那边烛光闪闪,乐声悠扬。星星照着千家万户,照着富家也照着穷人,同样明亮,同样慈祥。

“这真是一个十分美好的夜晚!”油烛觉得。“真不知道蜡烛在银烛台里是不是更舒服一些。要是我在燃尽以前能知道该多好!”

它想到了两个同样幸福的孩子,一个被蜡烛照着,一个被油烛照着!

1.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提取文章信息】

油烛

穷人家

_______

_________

蜡烛

富人家

________

__________

 

 

2.请对下面这个句子中加点的词做简要赏析。【词语理解】

星星照着千家万户,照着富家也照着穷人,同样明亮,同样慈祥。

3.结合语境说一说,文章中画横线的两处文字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写出了油烛怎样的心情。【描写方法及作用】

4.文章结尾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段落的作用】

 

答案:
1.铜烛台也没有孩子们吃土豆银烛台小女孩参加舞会 2.两个“同样”通过对比写出富人和穷人在不同的烛照下,生活得同样快乐幸福,也衬托出油烛和蜡烛给人们带来光明之后,一样的满足和幸福。 3.心理描写。前面一处写出了油烛对自己进入贫苦人家的境况极度不满和对蜡烛的嫉妒心理,后一处写出了油烛此时此刻因照亮贫苦人家而感到满足、快乐的心理。 4.总结上文两个孩子在不同烛照下同样的幸福;点明中心,不管怎样的环境,给予别人快乐,自己总会幸福快乐。 【解析】本题是考查对文章内容筛选和对内容的理解能力。整体把握文章,根据题目要求认真作答。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提取。仔细阅读课文第2、5、11、12段内容即可找到。 2.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从文中“味道多美哟!真是一顿节日的美餐……”和“富人那边烛光闪闪,乐声悠扬”综合分析即可。两个“同样”运用对比,写出富人和穷人同样幸福和满足。 3.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由“油烛想道”和“油烛觉得”可知划线的两个句子都运用了心理描写。再结合句子内容可知第一处写油烛的不满和对蜡烛的嫉妒心理,后一处写出了油烛因照亮贫苦人家而感到满足、快乐的心理。 4.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对于这种题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做铺垫。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在内容上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的主旨;结构上的作用是与题目照应。本题考查结构上的作用,结合内容作答即可。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