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论语》(节选),完成小题。(10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给下面划线的词注音。    (2分)

学而不思则(        )    思而不学则(        )

2.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2分)

不亦乎(         )  温而知新(                  )

3.下列划线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先帝不臣卑鄙    B.可一战    C可调素琴    D.皆美于徐公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    (2分)

 

答案:
1.wǎng dài 2.愉快 学过(旧)的知识 3.B 4.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5.正确默写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成语或格言警句。 【解析】此题为文言文的考查,涉及到读音、词语和句子的解释,文言虚词和句言警句的积累。提示考生文言文中的字要读准,注释中的词语句子要熟记于心,其实仍然是文言文基本知识的考查。此题难度不大。小题2中的“以”原句中意为“凭借”,与B项中的“以”字意思一样,属于该字的常规用法之一,或者说是“可以”一词的考查,“可”为“可以”,“以”为“凭借”。
推荐试题

阅读《<论语>十则》,完成小题。

《论语》十则

(一)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子贡问日:“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足以谓之‘文’也.”

(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一一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七)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八)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九)曾子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十)(点)日: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不亦乎(通“悦”,愉快,高兴)

B.不下问(可耻)

C.为人而不忠乎(谋划,商量办法)

D.与朋友交而不乎(诚实)

2.下列划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学而时习      吾妻美我者,私我也

B.人不知不愠    水落石出者

C.可为师矣     一战

D恕乎          不善者而改之

3.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第二、三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方法的问题,第四、五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态度的问题。

B.第七则是说为人要终身遵守的准则,揭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宽容态度。

C.第十则,曾点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春风和煦、人群活动的祥和情景,孔子心有感触地大加赞赏。此则旨在告诉我们:人要和自然相融,锻炼身体,享用自然之乐。

D.选文中有些话已成为成语,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比如第七、八、九则分别概括为:“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

 


《论语》八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

1.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而不思则罔          (罔:有害)

B.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然:这)

C. 切问而近思            (切问:急切地追问)

D. 我独亡                (亡:死亡)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时习之            学不思则罔

B. 仁在中矣            恕乎

C. 人恭而有礼            未复能有其奇者

D. 如日月之食            寒暑易节,始一反

3.翻译。(3分)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由儒家学派提倡的待人接物之道,请结合所学知识或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