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阅读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 )
A.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C.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D. 相与步/于中庭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三峡七百里中 (在) 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
B. 念无与为乐者(想念) 或王命急宣(有时)
C. 虽乘奔御风(即使) 良多趣味(很)
D. 略无阙处(“缺”,空隙) 属引凄异(连接)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的第2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有异曲同工之妙。
B. 文章语言精炼,表现力强,充满生气,如“清荣峻茂”,以极凝练的语言状写了四种各具特色的景物。
C. 第三自然段写春冬之时的三峡,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素”“清”“怪”等字形象地描绘出三峡秀丽有趣的特点。
D. 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在不同季节的特点。
答案:
1.D
2.B
3.D
【解析】选自《水经注》 作者:郦道元 年代:北魏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D项的停顿有错误,应为相与/步于中庭。
2.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文用单音节词表达,现代汉语则用双音节词表达。双音节词是在文言文单音节词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学习文言文,就可用组词的办法来确定文言实词的意义。组成双音节词后,再根据文意来确定文言实词的含义。B项的解释有错误,“念”的意思是“考虑、思索”的意思。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分析文章写作手法的能力。从文章内容看,选文首先写夏天的水(第二段),然后再写到春冬之时的水(第三段),最后才写到秋天(第四段)。故A中“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错,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