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节选)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
(2)年与时驰(___________)
(3)不逾矩(___________)
2.下面各句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学而时习之 夫君子之行 B.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学而不思则罔
C. 可以为师矣 静以修身 D. 相委而去 人不知而不愠
3.对这两篇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和人的志向相关的。
B.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孔子勉励弟子要珍惜时光,不断进步。
C.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4.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 “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答案:
1.坚定 (2)(3)疾行,指迅速逝去法度
2.B
3.D
4.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要专一,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不会轻易被改变。“志”是“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志”的具体表现,一个勤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志向的人。(言之有理即可)
5.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业有所成就。
【解析】甲文选自:《论语》 作者:孔子 年代:春秋
乙文选自:《诸葛亮集》 作者:诸葛亮 年代:三国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2.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B项。都是“那么,就”的意思。A:代词/的。C:凭借/用来。D表顺承/表转折。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D项理解错误,先理解句子的意思: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这句话是来说明没有志向、不学习的可怕。
4.本题为开放类题目,此类题目一般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本题时,结合两则文本和自身实际论述学与志的关系即可。观点明确,语意清晰,语序合理通顺即可。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广:增长。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