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炊烟里的父爱

尤今

对食物,父亲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从骨髓里透出来的款款深情。

他爱吃,也爱煮。

曾经,我们有过家徒四壁的日子,捉襟见肘的生活,贫瘠一如缺水的沙漠,可是我们的餐桌上却还是油光闪闪的

星期日,未等阳光大张旗鼓,父亲便会在温柔的晨曦里拎着菜蓝上菜市。囊中羞涩,不能大鱼大肉大蟹大虾,他的脑筋便拐个小弯子,买肥肉,买小鱼,买蔬菜。回家后把那一大块宛如白玉的肥肉切成细细的小块,然后起锅,锅热了,便把那堆光澄澄的肥肉一股脑儿地倒进去。

我站在炉子旁边,饶有兴味地看。

肥肉受热,“滋滋滋,滋滋滋”地发出了痛苦的叫声,慢慢慢慢地融了,融化成一锅金黄色的油;融不了的就变成了香香脆脆的猪油渣。这时,整间小小的简陋厨房,全都氤氲着猪油那绵绵密密浓浓郁郁的香气。

父亲手脚麻利地把猪油渣捞起来,然后把猪油慢慢倒进陶钵里。我睁着双眸看,觉得那像是一道金色的瀑布。接着,他用筷子夹起一颗猪油渣,往我口里送。 猪油渣在口腔里金碎玉裂,鲜香的味儿在舌面上活蹦乱跳,形成了一生悠长的回味。

接着,父亲用盐把小鱼们腌了,放进猪油里去炸,香味就像爆竹,噼噼啪啪地四处飞溅,我想,就算是患了厌食症的人,味蕾在这一刻也会起死回生吧!

在晚餐桌上,父亲面前就端端正正地放着那个陶钵,他在每个孩子的饭碗里浇上一大匙猪油,再撒上一圈酱油,仔细拌均匀,让我们配着炸得酥脆的小鱼和烫得碧绿的菜心,大快朵颐。这样的饭菜,简朴得近乎寒酸。但是,在我们的记忆里,它却绽放出艳艳的花朵。那种被香味紧紧拥抱着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直到今天,我们四兄弟姐妹一看到猪油渣,眸子依然会大放异彩,而一闻到猪油的香味儿,也还是会心驰神往的。

父亲让我们知道,纵是活在贫穷的夹缝里,我们还是能够以丰腴的猪油来安慰饥饿的肠胃的,我们也依然能够以亮亮的油光把餐桌的气氛点缀得花团锦簇的。

在父亲的熏陶下,年纪很小的时候,我们便已经知道,甜有甜的大魅力,淡也有淡的吸引力。鲍鱼固然美味,咸鱼也不赖;燕窝固然细致可口,锅巴可也别有风味呀

1.文章围绕“炊烟”主要描写了父亲的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

2.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第3段画线句的理解。

3.赏析下面的语句。

肥肉受热,“滋滋滋,滋滋滋”地发出了痛苦的叫声,慢慢慢慢地融了,融化成一锅金黄色的油。

4.“这样的饭菜,简朴得近乎寒酸”,而“在我们的记忆里,它却绽放出艳艳的花朵”,这样说矛盾吗?为什么?

5.结尾画线句能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答案:
1.切肥肉、融肥肉、炸小鱼 2.交代家庭生活的贫困(拮据);在对比中突出父亲形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领起下文。 3.运用拟人的修辞,从听觉、视觉等角度生动地写出了肥肉融成油的过程,表现了“我”内心的喜悦与兴奋。 4.不矛盾,这样的饭菜虽然“简朴得近乎寒酸”,但是却让“我们”体会到父亲的爱;感受到父亲的睿智和乐观;在苦日子里品尝到幸福的甜味;懂得了该如何面对生活。 5.示例:①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是人生的经历,都值得去珍惜;②面对生活,应从容乐观,学会从苦难中品尝幸福。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与概括。阅读选文,锁定答题范围,第4段写父亲切肥肉的情景;第6自然段写父亲融肥肉的情景;第8段写父亲炸小鱼的情景。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来分析。画线句中的“家徒四壁”“捉襟见肘”“贫瘠”三个词语交代了家庭生活的贫困;与“我们的餐桌上却还是油光闪闪的”形成对比,突出了父亲的形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领起下文。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赏析能力。赏析语句,可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入手,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句子表达的内容或情感。“痛苦的叫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滋滋滋,滋滋滋’地发出了痛苦的叫声”从听觉角度来写,“慢慢慢慢地融了,融化成一锅金黄色的油”从视觉角度描写,生动地写出了肥肉融成油的过程,具体可感,使人如临其境,表现了“我”内心的喜悦与兴奋。 点睛:这里是从修辞角度来对语言进行赏析,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及作用如: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对比: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反复: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对偶:语句整齐、意韵铿锵;反问:增强语气,强烈抒情。学生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意及主题的理解。解答此题,要通读选文,结合文章内容及主旨来分析。阅读全文,根据题目“炊烟里的父爱”,可知全文表现了父爱这一主题。结合文章内容来看,虽然我们生活贫困,但父亲总能使我们的餐桌上油光闪闪的,可知父亲的睿智。根据结尾段可知“我”在苦日子里品尝到幸福的甜味;懂得了该如何面对生活。所以这样表达不矛盾。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解答此题,要仔细品味结尾段的画线句,然后结合选文内容来理解。“甜”“鲍鱼”“燕窝”这三个词语可指幸福的生活或者人生中的顺境,而“淡”“咸鱼”“锅巴”就象征贫困的生活或者是人生中的逆境。所以,我们可以从中获得的感悟是:①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是人生的经历,都值得去珍惜;②面对生活,应从容乐观,学会从苦难中品尝幸福。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秋天·秋天(节选)

张晓风

已经是生命中第二十五个秋天了,却依然这样容易激动。正如一个诗人说的:“依然迷信着美。”

是的,到第五十个秋天来的时候,对于美,我怕是还要这样执迷的。

那时候,在南京,刚刚开始记得一些零碎的事,画面里常常出现一片美丽的郊野,我悄悄地从大人身边走开,独自坐在草地上,梧桐叶子开始簌簌地落着,簌簌地落着,把许多神秘的美感一起落进我的心里来了。我忽然迷乱起来,小小的心灵简直不能承受这种兴奋。我就那样迷乱地捡起一片落叶。叶子是黄褐色的,弯曲的,像一只载着梦小船,而且在船舷上又长着两粒美丽的梧桐子。每起一阵风我就在落叶的雨中穿梭,拾起一地的梧桐子。必有一两颗我所未拾起的梧桐子在那草地上发了芽吧?二十年了,我似乎又能听到遥远的西风,以及风里簌簌的落叶。我仍能看见那些载着梦的船,航行在草原里,航行在一粒种子的希望里

……

而日子被西风吹尽了,那一串金属性、有着欢乐叮当声的日子。终于,人长大了,会念《秋声赋》了,也会骑在自行车上,想像着陆放翁“饱将两耳听秋风”的情怀了。

秋季旅行,相片册里照例有发光的记忆。还记得那次倦游回来,坐在游览车上。

“你最喜欢哪一季呢?”我问芷。

“秋天。”她简单地回答,眼睛里凝聚了所有美丽的秋光。

我忽然欢欣起来。

“我也是,啊,我们都是。”

车子一路走着,同学沿站下车,车厢里越来越空虚了。

“芷,”我忽然垂下头来,“当我们年老的时候,我们生命的同伴一个个下车了,座位慢慢地稀松了,你会怎样呢?”

“我会很难过。”她黯然地说。

我们在做什么呢?芷,我们只不过说了些小女孩的傻话罢了,那种深沉的、无可如何的摇落之解的。

但,不管怎样,我们一起躲在小树丛中念书,一起说梦话的那段日子是美的。

而现在,秋在我们这里的山中已经很浓很白了。偶然落一阵秋雨,薄寒袭人,雨后常常又现出冷冷的月光,不由人不生出一种悲秋的情怀。你那儿呢?窗外也该换上淡淡的秋景了吧?秋天是怎样地适合故人之情,又怎样的适合银银亮亮的梦啊!

随着风,紫色的浪花翻腾,把一山的秋凉都翻到我的心上来了。我爱这样的季候,只是我感到我爱得这样孤独。

我并非不醉心春天的温柔,我并非不向往夏天的炽热,只是生命应该严肃、应该成熟、应该神圣,就像秋天所给我们的一样——然而,谁懂呢?谁知道呢?谁去欣赏深度呢?

而我的扉页空着,我没有小令,只是我爱秋天,以我全部的虔诚与敬畏。

愿我的生命也是这样的,没有太多绚丽的春花、没有太多飘浮的夏云、没有喧哗、没有旋转的五彩,只有一片安静纯朴的白色,只有成熟生命的深沉与严肃,只有梦,像一树红枫那样热切殷实的梦。

秋天,这坚硬而明亮的金属季,是我深深爱着的。

1.请结合文章内容,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正如一个诗人说的:“依然迷信着美。”

2.赏析下面句子。

我仍能看见那些载着梦的船,航行在草原里,航行在一粒种子的希望里。

3.“我爱这样的季候,只是我感到我爱得这样孤独。”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觉得自己“爱得孤独”的原因。

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愿以“全部的虔诚与敬畏”去爱秋天的原因。

5.“梧桐叶子开始簌簌地落着,簌簌地落着,把许多神秘的美感一起落进我的心里来了。”请描写一个曾让你产生美感的画面,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