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诗的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并概括其特点。

2.当时的唐朝正经历安史之乱,战事频频,请结合具体的词句,说说这首诗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

 

答案:
1.戍楼上传来了沉重单调的更鼓声,阻断了人们的来往;秋夜的边塞传来了一只孤雁的哀鸣,整个画面给人凄凉沉寂之感。 2.从“断人行”、“皆分散”、“无家”、“长不达”、“未休兵”中可以看出作者有对离乱的感慨;对家乡对亲人的牵忧、思念;期盼战乱早些停止。 【解析】 1.试题分析:描述诗歌画面: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如果是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还要把“凄凉沉寂“的意境特点答出来。 2.试题分析:首先要对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找到能表现思想感情的词语,并可联系背景,这时安史之乱尚未治平,作者于战乱中颠沛流离,历尽国难家忧,心中满腔悲愤。还有一点是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推荐试题

综合性学习。

(1)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用一句话给它拟个标题。(15个字以内)

“有毒粉尘”、“尘埃颗粒”、“雾霾”……关于PM2.5的各种叫法一直层出不穷。昨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特意为此召开的专家会议上确认该名称,最终PM2.5正式命名为“细颗粒物”。

为给“PM2.5”起个专业的中文名,气象专家、语言学家、环境专家等不少领域的专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考虑了很多方面,能让大家一看就能知道大概意思,也为以后其他命名留有空间。目前PM10的中文名称为“可吸入颗粒物”,而PM2.5直径要比它小,并且之后还有PM1的出现,将PM2.5的中文名称定为“细颗粒物”,PM1如果今后命名可以成为“超细颗粒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下面几则有关气候变化的影响的材料,写出你的结论。

材料一:研究发现,从1978年以来,北极海冰以每10年27%的平均速率在退缩,北极海冰的提前解冻或推迟冻结缩短了某些海洋哺乳动物进食和繁殖的有效时间,这些变化对海豹、海象等构成严重威胁。

材料二:随着气候变暖,水旱灾害频发,流行病的传播速度和几率也加大了。蚊蝇等病毒传播媒介挺过了暖冬,扩大了活动范围,霍乱在变暖的海域滋生。

材料三:温暖的空气包容更多水分:气温每上升一度,水分增加约5%。因此气候变暖会带来更多降水,下雪下雨的频率也会更高。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