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______)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______)
(3)创业与守成孰难 孰:(______)
(4)征与吾共安天下 安:(______)
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断三处)
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____________)
(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__________)
4.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文第二段用对比的方式论证了文段的论点,试对此作简要说明。(_________)
(2)【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_________)
答案:
1.被选拔通“横”,梗塞、不顺哪一个使……安定
2.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3.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势均力敌的忧患,国家一定灭亡。然而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了。
4.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再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
【解析】甲:选自《孟子》 作者:孟子 年代:战国
乙:选自《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年代:北宋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安”在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安定”的意思。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古以来的帝王没有不在艰难的时候取得天下,而在安逸的时候失掉天下的,保持成就难啊!可以根据句意进行停顿。
3.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入”“出”“恒”“然”“既”是关键词,一定要解释准确。
4.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这两篇文章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也就是说要“居安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