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元丰六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1.将原文补充完整。
2.解释加点的词。
(1)陶后鲜有闻 鲜:_______________ (2)濯清涟而不妖 濯:_____________
(3)亭亭净植 植:_______________ (4)相与步于庭中 步:_____________
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晋陶渊明/独爱菊 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念无/与为乐者 D. 庭下/如积水空明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文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心情。
6.下面对乙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苏轼写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他贬官黄州时期。
B. 文中作者自称“闲人”,充满自豪与庆幸,庆幸自己做官清闲,才得以饱览这样美的月色。
C. “欣然”与“念无与为乐者”都是心理描写,前者写出作者的兴奋喜悦之情,后者写出他遭贬后的寂寞之感。
D. 最后三句是借景抒情,寥寥数语,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答案: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少洗涤竖立走
3.C
4.我惟独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庭院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5.托物言志壮志未酬的苦闷
6.B
【解析】
1.试题分析: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题要注意“亵”等字词的书写。
2.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如“鲜”:少。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3.试题分析: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停顿不正确的一项:“C念无/与为乐者此题”,改为“念/无与为乐者”。要注意把谓语部分与宾语部分划开。
4.试题分析: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予”“空明”“交横”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盖竹、柏影也”判断句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5.试题分析:考查文章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一问,填“托物言志”。《爱莲说》中作者托物言志,借赞美莲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问,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壮志未酬的苦闷。《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表达出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既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又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6.试题分析:B作者自称“闲人”也包含了对自己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