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只是在没有人烟的村庄尽头,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颗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
②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③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看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也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树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块,最大的一块,有十一公里宽。这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④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的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的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⑤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⑥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怀疑或动摇,只是在执着不懈地种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⑦ 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八十七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时,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⑧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了出来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风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尔泽·布菲的老人。
⑨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1.概括选文①至⑤的主要内容。
2.赏析下面语句的精彩之处。
(1)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只是在没有人烟的村庄尽头,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2)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3.请理解“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的含义。
4.文末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5.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你应该怎样做?
答案:
1.写“我”第二次与牧羊人见面的情形及高原上的变化
2.(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牧羊人在这片高原上种的树比作“地毯”,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牧羊人种的树数量多,所占面积大,表达了对牧羊人的崇敬之情。(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白桦树”比作“笔直站立的少年”,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白桦树的美好风姿,表达了作者对白桦树的喜爱之情,也流露出对牧羊人的崇敬之情。
3.作者将牧羊人比作上帝,表达了对牧羊人的崇敬和赞美之情,牧羊人靠自己的双手,将原本荒凉的高原变成了绿洲,可以说他创造了奇迹,同时也是对人们破坏毁灭环境行为的批评和嘲讽。
4.结构上,呼应开头;内容上,再次赞美了牧羊人的壮举,表达了作者对牧羊人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5.结合生活实际,围绕“勤劳能干、慷慨无私、坚持不懈、不图回报”
【解析】作者:法国作家让·乔诺。主要内容:讲的是一个离群索居的牧羊人,通过近半个世纪坚持不懈地植树,证实了“孤独者能够找到幸福”。
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用“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的格式回答。选文①至⑤段的主要内容是写“我”第二次与牧羊人见面的情形及高原上的变化。
2.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本题要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1)这句话中“像地毯一样”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牧羊人种的树比作“地毯”,说明牧羊人种的树数量多,面积大,表达了作者对牧羊人的赞美和崇敬。(2)“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桦树”比作“笔直站立的少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桦树笔直向上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白桦树的喜爱赞美,同时表现出对牧羊人的敬重和赞美。
3.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句子含意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上下文和文章主旨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加以理解分析。作者把牧羊人比作上帝,是因为牧羊人靠自己的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非常伟大,表达了作者对牧羊人的无限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这也是对人们破坏毁灭环境行为的批评和嘲讽。
【点睛】理解句子包括: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分析内容;分析形式,结合语句的位臵;分析艺术手法)。可以采取如下方法:关键词分析法、语境分析法、句子特色分析法、句间关系分析法等。
4.本题考查对语段作用的把握能力。解答本题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思考。末段的作用在结构上是呼应开头;内容上,再次赞美了牧羊人的壮举,表达了作者对牧羊人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5.本题是一个开放性试题。结合生活实际,围绕“勤劳能干、慷慨无私、坚持不懈、不图回报”
来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