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王杰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他的师傅对他很欣赏。

B. 因为下雨的缘故,操场上一个人也没有,显得冷冷清清的。

C. 他心思缜密,做事总是瞻前顾后,从未出过纰漏。

D. 如果我们的学习负担太重,学习效果就往往会适得其反

 

答案:
C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词语(成语)的正确使用。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分辨,做出判断。解答时要辨析词语本身的意义、使用范围、语意轻重、情感色彩等方面的差别,重点从是否望文生义、褒贬误用、张冠李戴、不合语境、重复累赘等几个方面去分析。C项,瞻前顾后:原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现在用来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与语境不符。故答案为C。  
推荐试题


文言文阅读

(甲)富贵不能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

(乙)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与民之                (2)贫贱不能

(3)有使使止之            (4)见闻者无不流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居天下之广居

(2)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3.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 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 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 “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4.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课外阅读

握住母亲的脚(节选)

  

 ①一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到一家颇具实力的公司应聘面试,主考官只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大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抱过母亲的脚吗?” 

 ②年轻大学生被主考官的提问弄愣了,满脸绯红。主考官接着又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你必须抱抱你母亲的脚。” 

③青年红着脸走了。他弄不明白主考官的用意,但无论如何,自己也要按主考官的要求抱抱母亲的脚。 

④青年大学生早年丧父,贫寒的家里只有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靠替人做佣人才供他读完了大学。(A)青年大学生其实是理解母亲的,也很爱他的母亲。但她压根儿没抱过母亲的脚,他不知抱母亲脚时心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⑤青年回到家里,母亲还没有归来。他想,母亲长年在外奔波,那双脚一定很疲乏,今晚,我一定要替她洗洗脚,然后轻轻按摩一番。 

⑥母亲很晚了才回来。青年请母亲坐下,然后端来一盆热水,右手拿毛巾,左手握母亲的脚。陡然间,他发现母亲的脚竟然像木棒一样坚硬。青年大学生顿时潸然泪下,紧紧将那双脚拥在怀里,久久地不肯松开。   

⑦(B)那晚,青年大学生终于理解了母亲。     

⑧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心情沉重地对主考官说:“我现在才真正明白,做人是那么不容易,成才又是何等的艰难。你让我明白了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只有理解了母亲,他才可能善待自己!” 

 ⑨主考官这时笑了,点点头说:“你明天来公司上班吧!” 

⑩主考官旨在考验年轻大学生的悟性,岂料却让一个人的灵魂获得了升华。   

  (11)年轻大学生从此铭记着母亲的艰辛,也一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没几年,他便成长起来,而且做了一家大公司的老板。     

(12)故事一度让我感动,也令我深深羞愧。 

(13)许多年以来,当我终于长成一棵大树,当我坐在偌大的教室里给那些虔诚地唤我老师的朋友谈创作体会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们:一个人要想读懂人生真谛,不妨回去握握母亲的脚,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读懂了它,你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14)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

1.本文通过叙述一个故事,揭示了人生的真谛,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文中划线的(A)句和(B)句中的两个加点词语“理解”的含义相同。

B. 文章写了一位年轻大学生在给母亲洗脚的过程中,明白了只有理解母亲,才能理解生活。

C. 第④段第一个句子是插叙,交代了青年的身世,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D. 本文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首尾照应,中心突出。

4.青年大学生握母亲的脚时为什么“潸然泪下”?他的灵魂获得了怎样的升华?

5.“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6.从文中选出一个你喜欢的语句,然后说明喜欢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