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____________________,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

____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④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望江南》)

⑤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⑦人们常把愁怨比作连绵不断的江水,比作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创意出奇,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词句,物化了自己内心的哀愁。

⑧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典故表达了希望朝廷能重用自己的愿望。

 

答案:
赢得生前身后名 足蒸暑土气 鸡声茅店月 斜晖脉脉水悠悠 君子和而不同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暑”不要写成“署名”,“碾”不要写成“辗”。  
推荐试题



课外文言文

二鹊招鹳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卵将雏。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①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儿扬去。未几,一鹳②横空而来,“咯咯”有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③,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④二鹊招鹳援友也。

【注释】①鹳(ɡuàn):一种较凶猛的鸟。②匝(zā):圈。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1)悲鸣不___     (2)古木上____ 

(3)若相____ (4)俯冲鹊巢 ____

2.下列几个选项中,加点字“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衔一赤蛇吞

A. ,有群鹊鸣渐近    B. 辍耕垄上    C. 出淤泥而不染    D. 之不以其道

3.结合下面的材料,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你从中得出的看法。

材料链接(一):唐朝上元年间,华容县有一头大象,来到一户农家的院子里卧下。它的脚

掌扎进了木刺,这家人帮它取了出来。大象伏下身子让人骑着,进到深山里,用鼻子刨

开土,取出数十根象牙来报答他们。

材料链接(二)《人民网》报道:2010年1月初,一位85岁老人家在杭州南宋御街不慎跌

倒,躺了近20分钟,临街商铺和街上众多围观者,无一人上前扶,怕扶起来要负责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