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斯密斯太太的蛋糕

一年前,老亨利的独生儿子和儿媳妇在一次车祸中不幸丧生,留下一个年仅3岁的儿子吉米。为了抚养吉米,老亨利不得不再次出山,开了这家面包店。

一天上午,老亨利正在操作台前制作斯密斯太太前一天为儿子的20岁生日定做的生日蛋糕,小吉米一个人在柜台内玩玩具,一位顾客走了进来。

小吉米立刻放下自己手中的玩具,抬起头来朝老亨利喊道:“爷爷。”

当时。老亨利正在用奶油制作一朵花,嘴里答应了一声“马上来”,同时加快了那朵花的制作速度。

突然,那人闯进了柜台,抱起小吉米,推开老亨利,径直往内间闯去,还压低嗓门说道:“如果那个警察进来,将他打发走,否则,我就要了这个孩子的小命。”老亨利看到那人手上拿着一把枪,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一位警官走了进来,老亨利认得他是这个街区的巡警汤姆。

汤姆一进门就跟老亨利打起了招呼:“有一个盗窃珠宝的通缉犯逃到我们这边来了。这是通缉令。我要在你的店里贴一张。”他一边说一边摘下帽子,放在柜台上。老亨利继续做蛋糕上的图案。

老亨利慢吞吞地答道:“我会留意的,你把它贴到墙上去吧。”汤姆见亨利头也没抬,仍然自顾自地低头做自己的事,就又说:“亨利,你别不放在心上,什么事情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如果这个通缉犯碰巧来到你的店里,你将线索告诉警方,就能得到10万元的奖励,那你和小吉米以后的生活就有保障了。小吉米呢,今天怎么没有看到他?”

老亨利没有立即回答,仍然忙着做蛋糕上的图案。少顷,他才慢慢地说:“吉米今天不舒服,我委托克拉克太太帮我照顾他了。”接着,他轻轻地吁了一口气,抬起头来,看着汤姆。就在这时,只听“扑通”一声,烤盘重重地落在操作台上。“哎呀,我的蛋糕……上帝,全糊在一块儿了。这可怎么办呢?斯密斯太太下午两点就要来取了。”汤姆看着老亨利,沉默了一下,说:“我看,你得为斯密斯太太重做一个蛋糕了!”

就在这时,汤姆的对讲机响了起来。汤姆接通之后,立刻说道:“我是巡警汤姆,我正在彼得大街中段。”停了一下,又接着说道,“好的,我立刻前去支援。完毕。”

说完,汤姆就将通缉令放在柜台上。说:“这个,麻烦你闲时帮我贴一下。有人在南部的雅各布大街发现了通缉犯的踪迹。我现在要赶过去增援。”然后,他又放缓语气,安慰老亨利道:“你放心吧,小吉米很快就会没事的。”然后,他从柜台上拿起帽子走了出去。

透过玻璃门,老亨利看到汤姆出了门朝北走了。接着,他听到储藏室的门开了。那个粗鲁的男人放开小吉米,走了出来 ,从操作台前经过时,顺手拿了两个新出炉的面包,一边朝外走,一边威胁道:“老家伙,不准报警,否则,我不会放过你的。

小吉米的嘴巴被捂了这么久,这时候已经吓得哭不出声来了。老亨利急忙跑过去安慰他。当他透过玻璃门看到那个男人也朝北走去时,一直阴云密布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那天下午两点,当斯密斯太太来取蛋糕时,老亨利像往常一样,将蛋糕盒的盖子取下来,给她看蛋糕上的图案。看到图案,斯密斯太太似乎有些失望,老亨利不解地问:“你对这个花式不满意么吗?”  

斯密斯太太说:“不是,图案很漂亮。我只是觉得有点意外,我还以为……事实上,我想亲眼看看那个帮助警方抓住通缉犯的价值10万元的蛋糕。我听汤姆警官说,你把我的蛋糕制作成了……图案!”

1.整体感知:请简要概括文章内容。

2.理解文题:本文以“斯密斯太太的蛋糕”为题有什么作用?

3.故事情节分析:

(1)结合全文,猜一猜老亨利把斯密斯太太的蛋糕制作成了怎样的图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汤姆警官在老亨利的暗示下已经知道了通缉犯就藏在老亨利的储藏室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物形象分析:文中的老亨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进行分析。

5.本文故事情节紧凑自然浑然天成处处衔接照应没有丝毫疏漏。请结合上下文分析一下第(12)段中划线部分情节安排的精妙之处?

 

答案:
1.一天上午,一名通缉犯因为被警察追捕闯进老亨利的蛋糕店,挟持了小吉米,威胁老亨利引开警察,老亨利沉着冷静地巧用蛋糕图形暗示警察通缉犯挟持了吉米,最后顺利让通缉犯落网。 2.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想象; ② 全文以“斯密斯太太的蛋糕”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3.一个男子挟持一个小孩躲在储藏室里的图案。①汤姆警官放缓语气,安慰老亨利道:“你放心吧,小吉米很快就会没事的。”②汤姆警官在对讲机中说“有人在南部的雅各布大街发现了通缉犯的踪迹,要赶过去增援”,可是他出了门却朝北走了。 4.沉着冷静、聪明机智、深谋远虑。 5.这一情节既反映出歹徒凶残贪婪的本性,更衬托出老亨利的聪明机智、深谋远虑,做事周密。读到此处,我们才真正明白了作者上文设计“当汤姆警官看了老亨利做的蛋糕图案知道事情的真相后,老亨利马上假装失手将蛋糕烤盘重重地摔在操作台上”这一情节的精妙,因为只有这样,才立即毁掉了蛋糕上“歹徒挟持小吉米躲在储藏室里”的图案,成功地避免了歹徒发现后狗急跳墙、加害小吉米和老亨利的可怕后果的发生。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故事情节概括。一类是概括事件: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第二类概括部分情节。概括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解题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此题应该围绕“老亨利沉着冷静地巧用蛋糕图形暗示警察通缉犯挟持了吉米”的事件进行概括,注意情节的完整。 2.此题考查学生对标题作用的分析。记叙文题目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具有象征意义。5、语带双关。6、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兴趣。一个标题往往同时具备多种作用,答题时要作全面的分析。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斯密斯太太的蛋糕”既是文章的线索,同时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还起到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理解和分析”此类题的方法步骤是: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老亨利把斯密斯太太的蛋糕制作成了一个男子挟持一个小孩躲在储藏室里的图案,从汤姆警官对老亨利的安慰以及出了门却朝北的行动可以看出汤姆警官在老亨利的暗示下已经知道了通缉犯就藏在老亨利的储藏室里。 4.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从老亨利对待通缉犯的态度可以看出他的冷静,从在蛋糕上做图案来提醒警官的做法可以看出他的机智。 5.本题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考查。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句子的含义以及蕴含的感情。同时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作用。这一情节既反映出歹徒凶残贪婪的本性,更衬托出老亨利的聪明机智、深谋远虑,做事周密。毁掉了蛋糕上“歹徒挟持小吉米躲在储藏室里”的图案,成功地避免了歹徒发现后加害小吉米的可怕后果的发生。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被误解的贵族

①中国的许多有钱人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英国上贵族学校,希望他们毕业后可以成为贵族。但当他们发现即使是英国最好的贵族学校——伊顿公学的学生,睡硬板床,吃粗茶淡饭,每天还要接受非常艰苦严格的训练,甚至比平民学校还要辛苦时,他们怎么也弄不明白这些“苦行僧”式的生活同贵族精神究竟有何联系。

②其实这一点也不稀奇,因为西方贵族所崇尚的贵族精神不是暴发户精神,它从不同平民精神对立,更不意味着养尊处优,悠闲奢华的生活方式。而是一种以荣誉、责任、勇气、自律等一系列价值为核心的先锋精神。

③西方的贵族精神首先是一种荣誉感。中国古代的皇亲国戚,天生就是贵族,还可以靠国家的财政过一辈子。而西方贵族的荣誉则是自己争取来的,贵族后代除嫡长子之外,绝大多数继承不了祖辈的爵位和财产,他们只能从事军职或者教职,最终靠自己的奋斗来获得财富和贵族头衔。即便嫡长子也不能安享富贵,而是要随国王鞍前马后地征战,战死沙场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因此,古代欧洲的贵族都具有强烈的荣誉感,他们把荣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绝不会为生命而放弃荣誉,而且一旦自己的荣誉受到玷污,他们宁死也不愿屈辱的苟活。

④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南方军即将失败,军官中有人提议化整为零分散到百姓家里,进入山区打游击战,但当时南军最高统帅罗伯特·李将军却不同意,他说:“战争是军人的职责,我们要是这样做,就等于把战争的责任推给了无辜的百姓。我虽然算不上一个优秀的军人,但我绝不同意这样做,如果能用我的生命换来南方百姓的安宁,我宁愿作为战犯被处死。”

⑤西方的贵族从来不因为自己高贵的地位而看不起平民,相反,在他们看来,保护平民,甚至为他们去牺牲,是贵族义不容辞的责任。中世纪分封制下的贵族,作为一方领地的统治者拥有绝对的权利,虽然担负效忠义务,但他们并不惧怕作为最高统领主的国王,他们怕的是衣食父母,也就是自己的臣民。欧洲的贵族与臣民之间,其实是一种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如若贵族没能尽到保护臣民利益的职责,那么臣民就会出走。投奔遍布欧洲的自由城市,领主的势力也就随之衰落。而这也正是欧洲贵族尊重平民,勇于承担责任的根源所在。

⑥中世纪贵族“为臣民负责”的传统,到了现代便转化为“为公众服务”的精神。在今天,我们也可以看到诸如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名校,一到周末便人去楼空——学生都到社区、医院、教堂和养老院当志愿者,为公众服务去了。

⑦西方贵族认为,生活在人的社会里,人与人是相互关联的,与人相处时要讲原则,讲规则,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别人,公平竞争精神就是从这里演化而来的。比如决斗,双方按规则站在20米以内,用手枪互相射击,直到一个人倒地为止。这里的规则就很重要,如果大家都不遵守规则,那这个社会就变成流氓横行的社会,而充斥流氓的社会一定好不到哪里去。因此,恪守规则的贵族精神可以阻止流氓社会的出现。

⑧同样的道理,西方贵族无论在一国之内还是国家之间,都会遵循各种规则,破坏规则就是破坏道义和秩序,最终倒霉的不光是违规者自己,还有整个社会。

⑨贵族精神对任何一个民族来讲,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因为当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拥有贵族精神时,这个民族就不会被流氓精神和暴发户精神所折磨,而是活得很快乐,很有尊严。

1.下列的说法,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许多有钱人不明白贵族学校的“苦行僧”式的生活同贵族精神有何关系。

B. 贵族后代绝大多数只能靠自己的奋斗获得财富和贵族头衔。

C. 中世纪贵族精神到如今转变为“为公众服务”的精神。

D. 当一个民族拥有贵族精神,这个民族就能活得很快乐,很有尊严。

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本文的论题——什么是真正的贵族精神。

B. 中世纪欧洲民众有出走自由的权力,贵族为了拥有臣民而尊重他们。

C. 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来阐释西方贵族精神的内涵。

D. 一个流氓横行的社会里,大家都不遵守规则,因此贵族逐渐消亡。

3.请概括西方贵族精神的内涵。

4.结合文段,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②段中加点词“暴发户精神”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精神的贵族不一定富有,富有之人不一定是贵族。”阅读本文后,请结合某个名人的事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醉翁亭记》)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乙】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 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满井游记》)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香而酒洌                  ②而茗者

B. ①呷浪之                    ②浪层层

C. ①负者歌                  ②奉命危难之间

D. ①禽鸟知山林              ②城居者未

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乙】两文段都写到作者出游,【甲】文段写作者出游之时,游人众多,络绎不绝;【乙】文段写作者出游之时,虽亦有各式游人,但游人数量不算太多。

B. 【甲】文第①段写宴饮之乐,却别有情致地从捕鱼酿酒写起,既夸耀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简朴野趣。【乙】文写游人煮茶喝、唱歌、骑驴同样也是充满了出游的乐趣。

C. 【甲】文写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乙】文最后一句写居城者未知出游之乐,表明了作者不虚此行的满足心情,言已尽而意无穷。

D. 选文【甲】巧用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全用对句,句式整齐,音节铿锵,读来声声清朗,极具音乐的节奏美。【乙】文先从出游的人写起,再叙所见之物,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___

A.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

B.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

C.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D.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曹朸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E.木落燕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

F.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根据课本,补写下列各名篇中空缺的部分。(选做四题

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_______________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___________,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 ,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________________ ,徙倚湖山欲暮时。(陈与义《登岳阳楼》)

春冬之时,______________,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

请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填上初中语文课本中合适的古诗词名句。

幽州台上,陈子昂寂寞而歌: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琅琊山中,欧阳修悠然而吟:____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晨雾茫茫,芦苇飘荡: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露为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暮雪纷纷,红旗不卷: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