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一)阅读左传《曹刿论战》完成下列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肉食者之/未能远

B. 小大狱/公将鼓

C. 又何间/惧有伏

D. 曹刿见/战则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论战“论”了哪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个?

 

答案:
1.A 2.(1)这种小信用不能受到神的信任,神灵是不会降福的。 (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每件都了解清楚,也一定要按实情来判断。 3.论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论开始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论开始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最重要的是“取信于民”。 【解析】 1.试题分析:A项,两个“谋”都是动词,“谋划”。B项,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是音节助词,补足音节,不译。C项,第一个“焉”是语气助词,表疑问;第二个“焉”是兼词,相当于“于之”。D项,第一个“请”是动词,“请求”;第二个“请”是动词,“请允许我”。 2.试题分析: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孚”“福”“狱”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神弗福也”判断句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3.试题分析: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要紧紧抓住战前、战时和战后三个阶段曹刿“论”的那些问题。最重要的是战前的“取信于民”。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