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予尝求古仁人    B. 何陋

C. 怅恨久    D. 不以其道

2.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 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 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 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B 3.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是看不见日月的。即使是骑着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解析】选自《水经注》 作者:郦道元 年代:北魏 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A项与例句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B项是“宾语前置”的标志,C、D两项都是代词。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在能够翻译全文的基础上对段落的内容、人物的品质性格、情节之间的关系、写作的思路都要有一个清楚地认识的分析。仔细阅读四个选项,可以看出,B项错误,第二段先写水之盛,再写水之速。 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其中“”自是“如果”的意思,“奔”指“飞奔的马”。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推荐试题

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_____

A.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B.湖上影子,为湖心亭一点、长堤一痕、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C.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弈者胜,射者中,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D.更深月色半人家,南斗阑干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E.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F.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盛烟柳满皇都。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短褐穿结,___________,晏如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②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_______________,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观书有感》)

④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⑤簌簌衣巾落枣花,____________。牛衣古柳卖黄瓜。(苏轼《浣溪沙》)

⑥吊影分为千里雁,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望月有感》)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①李白在客居洛阳的夜晚,听到笛子吹奏《闻折柳》曲调,写出“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崔灏《黄鹤楼》,也有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思乡之情。

②辛弃疾在《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写出对上阵杀敌、建功立业的向往,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___________________。”也经由“梦”表此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