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则材料答题。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下面是某省教育厅公布的该省学生体质状况最新监测结果。(箭头多少代表升降幅度):

监测项目

升降幅度

监测项目

升降幅度

身高

肺活量

体重

视力

胸围

男1000米,女子800米

 

材料二:近日在上海进行了国家学生体质测试抽测,参加抽测的上海某知名高中男生,能在引体向上测试中及格的不到三分之一,能做到10个以上的学生极其罕见。“手无缚鸡之力”对于现在的男孩子来说竟成了一种普遍现象。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从当时一名现场监考老师那里看到了一张测试成绩表,表中,引体向上得零分的学生比比皆是。但更让这位监考老师震惊的是,①参加测试的很多学生连努力去完成一个引体向上的欲望都没有,表现出的是对体质测试和体育成绩极不在意。另外据《中国青年报》报道:②某军区新兵训练,超过55%以上的新兵怕跑步,跑不动,跑不远,一累就虚脱。新兵一连进行站军姿训练,不到20分钟,全连117名新兵中,竟有9人晕倒。

材料三: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③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以下简称阳光体育运动)。

材料四:据《湖北日报》报道,为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引导学生们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成长为共和国的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建设者,④ “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于2007年4月29日全面启动,“湖北省千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也随之启动。

(1)从材料一、二中,你发现青少年体质状况呈现出什么特点?

(2)从材料三和材料四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3)以上材料中四个划线句子有两句存在语病,请指出序号并修改

①序号:            修改:

②序号:            修改:

 

答案:
(1) 身体素质逐渐下降,青少年普遍不爱运动。(2)国家和地方都非常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都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3)①在“极不在意”的后面加“的态度”②“超过”和“以上”重复,删除其中一个 【解析】试题分析:(1)考查对文章要点的概括。通读材料一、二,读懂内容,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2)筛选和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材料三主要说的是“国家和地方都非常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而材料四主要是讲“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都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3) “表现出的是对体质测试和体育成绩极不在意”残缺“表现”的宾语。“超过55%以上的新兵怕跑步”,“超过”和“以上”重复,删除其中一个。  
推荐试题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消失的故乡

①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通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时,总暗含着“变化真大”的那份欢喜,我不是,我只是失望和遗憾。

②我认不出我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楼,也不是那 里出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而是,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

③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消失了,那迎着南国凛冽的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那里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沓的民居。我在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熟悉的小径上迷了路。我没有喜悦,也不是悲哀,我似是随着年华的失去而一起失去了什么。

④ 为了不迷路,那天我特意约请了一位年轻的朋友陪我走。那里有梦中时常出现的三口并排的水井,母亲总在井台上忙碌,她洗菜或洗衣的手总是在冬天的水里冻得通红。【A】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⑤那里蜿蜒着长满水草的河渠,有一片碧绿的稻田。我们家坐落在一片乡村景色中。而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弥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滨城市。转过龙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桉的山坡,我穿行在遮蔽了天空和阳光的树荫下,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那影影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

⑥那里有一座教堂,有绘着宗教故事的彩色的窗棂,窗内传出圣洁的音乐。这一切,如今只在我的想象中活着,与我同行的年轻的同伴全然不知。失去了的一切只属于我,而我,又似是只拥有一个依稀的梦。

⑦我依然顽强地寻找。我记得这鲜花和丛林之中有一条路,从仓前山通往闽江边那条由数百级石阶组成的下坡道。在斜坡的高处,我可以望见闽江的帆影,听见远处传来的轮渡起航的汽笛声。那年北上求学,有人就在那渡口送我,那一声汽笛至今尚在耳畔响着,悠长而缠绵,不知是惆怅还是伤感。可是,可是,我再也找不到那通往江边的路,石阶和汽笛的声音了!

⑧这城市被闽江所切割,闽江流过城市的中心。闽都古城的三坊七巷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氛围,那里诞生过林则徐和严复,也诞生过林琴南和冰心。在遍植古榕的街巷深处,埋藏着飘看书香墨韵的深宅大院。而在城市的另一边,闽江深情地拍打着南台岛,那是一座放大了的鼓浪屿,那里荡漾着内地罕见的异域情调。那里有伴我度过童年的并不幸福,却又深深萦念情想的如今已经消失在苍茫风烟中的家。

⑨我的家乡是开放的沿海名域,也是重要的港口之一。基督教文化曾以新潮的姿态加入并融会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也构成了我童年的梦境。然而,那梦境消失在另一种文化改造中。人们按照习惯,清除花园和草坪,用水泥封糊了过去种植花卉和街树的地面。【B】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地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无边的消失。

⑩我在我熟悉的故乡迷了路,我迷失了我早年的梦幻,包括我至亲至爱的故乡。我拥有的怅惘和哀伤是说不清的。

选自谢冕随笔集《流向远方的水》

1.作者在第2段中说“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写到哪些东西消失了?请加以概括。

2.本文语言富有意蕴,请自选角度,对A、B作简要点评。

【A】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B】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地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

3.根据第⑨段的内容,简要说说是什么“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迷了路”,它们的含义是否相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城乡的开发建设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难免产生矛盾冲突,对此,你有何感想或思考?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谨防数字化痴呆症

刘戟锋

①当初,许多人练习电脑打字,是因为自己的字写得不好。那时我们未曾想到,仅仅几年后,就像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描述的那样,巨大的数字化浪潮,将包括儿童在内的庞大社会群体一网打尽,人类社会踏上了数字化的“不归路”。

②凡事有利也有弊,有得必有失。韩国首尔脑部平衡中心专家不无忧虑地告诫:长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将导致数字化痴呆症。《朝鲜日报》专门撰文列举若干相关症状,如“你只记得住自己的单位电话和家庭电话”,“你觉得新认识了某人,但其实曾见过他”,“你在车里安装导航设备后就看不懂纸质地图了”,等等。

③数字化痴呆症?信还是不信?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不管这类说法是危言耸听,还是警世洪钟,有一点可以肯定,从人类思维方式来看,过度痴迷和依赖数字化产品,势必导致大脑发育和使用的不平衡。在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动动手指就可以在网络上获得应有尽有的资料,知识的获取即时化了,人类的创造力却下降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海量化了,人类的注意力却被分散了。科技与经济的联系全球化了,人类社会群体间的亲情却淡漠了。碎片化信息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之大,可以一言以蔽之:以目废心。

④当数字化时代造成信息泛滥,负面效应就会浮出水面。对一些热点事件的全方位报道为何让人产生信息厌倦之感?连篇累牍的电视剧为何让人感到视觉疲劳?人类数千年大浪淘沙仅存的少数名著为何风光不再?当我们长期沉溺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为之欣喜,为之癫狂,为之焦虑时,是否也该冷静地检讨一下,我们的思维习惯、日常行为、生活体验是否发生了某种扭曲与异化?

⑤前不久,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一个名叫“绿岸”的小镇。由于该小镇位于美国国家无线电静默区内,手机、路由器、电视、广播等电子产品在这里统统失灵。如果有人需要和外界传递消息,镇上有唯一一台付费电话可以与外部联系。据了解,从六七年前开始,越来越多想要戒掉“电子瘾”的人们搬到这里,感受缓慢、宁静与本真的生活。

⑥对于那些对现代生活感到疲惫的人们来说,美国“绿岸”小镇的桃花源式生活可遇而不可求。在数字化时代,将过度使用数字产品引发的种种问题归咎于器物本身,也不是一种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克服数字化痴呆症,需要增强对自身行为的把控能力,养成更加积极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被数字化产品“绑架”了思维、“绑架”了生活。

1.对本文论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 长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将导致数字化痴呆症。

B. 当数字化时代造成信息泛滥,我们的思维习惯、日常行为、生活体验开始发生了某种扭曲与异化。

C. 我们要谨防数字化痴呆症。

D. 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戒掉“电子瘾”,感受缓慢、宁静与本真的生活。

2.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用数字化产品,势必导致大脑发育和使用的不平衡。

B. 克服数字化痴呆症,需要增强对自身行为的把控能力,养成更加积极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被数字化产品“绑架”了思维、“绑架”了生活。

C. 在数字化时代,将过度使用数字产品引发的种种问题归咎于器物本身,这本身就是一种不理性的态度。

D. 对于那些对现代生活感到疲惫的人们来说,美国“绿岸”小镇的桃花源式生活会帮助你脱离电子产品的依赖,享受缓慢、宁静与本真的生活。

3.下列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数字化时代信息泛滥,带给人们的影响。

B. 本文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

C. 本文先从事实入手,证明了人类已经被数字化浪潮席卷。再从过度使用数字产品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方面,证明了过度使用数字产品会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日常行为。最后告诫人们要防止被数字化产品“绑架”了思维、“绑架”了生活。

D. 本文运用平实的语言,向人们证明了过度依赖电子产品,数字化时代信息泛滥,碎片化信息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之大,可以一言以蔽之:以目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