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一)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可以调琴/  不相识    B. 有仙则/并自为其

C. 无案牍之劳 / 影相吊    D. 龙则灵/舟首尾长约八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何陋有/水陆草木    B. 陋室/谓大同

C. 调素琴/其诗养父母、收族为意。    D. 吾德馨/有乳下孙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以“山”、“水”起笔,引出陋室。“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B. 选文在描写“陋室”时,从环境清幽雅致、室中人博学多识、生活情趣高雅脱俗三个方面写出了陋室不陋。

C. 结尾运用对比手法,暗示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抱负和节操。

D. 全文多用对偶句,有整齐匀称之美;同时又灵活自如,骈散相间,参差错落。

4.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D 3.C 4.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使耳朵受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解析】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 年代: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项“素”意思分别是“不加装饰”和“向来”,B项“名”意思分别是“出名”和“名字”,C项形“形”都是“身体”的意思,D项下昂“有”分别是“拥有”和“通‘又’,表示整数后的零数”的用法。故选C。 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A项“之”意思分别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和“的”,B项“是”意思分别是“表示判断”和“这”,C项“以”意思分别是“用来”和“把”,D项“惟”都是“只”的意思。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在能够翻译全文的基础上对段落的内容、人物的品质性格、情节之间的关系、写作的思路都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的分析。C项对文章语言的分析错误,文章开头的几句排比,造成一种磅礴的气势;中间几句对偶,既描且叙,言简意丰,节奏感强,使内容起伏跌宕。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案牍”指官府的公文,“劳”是“使……劳累”的意思。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推荐试题

说明文阅读。

时间去哪儿了

①“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有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②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以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童年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③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回忆往往从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这一年中,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童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更趋向于成年人。

   ④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是盼望快快长大,但是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

⑤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还没有到1分钟就认为已经到1分钟的时间了;而老年长的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觉得这是1分钟的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⑥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人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这个世界都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显得每一天都很漫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缺少太多的新鲜感,更多的只是一种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显得一天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⑦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1/5);而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1/20);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1/50)。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底4期B,有删改)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

A. 时间顺序    B. 逻辑顺序    C. 空间顺序    D. 总分顺序

2.对文中第⑦段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举例子   打比方    B. 举例子   列数字

C. 列数字   分类别    D. 打比方   作诠释

3.下列不属于幼时记忆遗忘的原因的一项是(       )

A. 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不成熟,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也未完全形成。

B. 孩子们的遗忘速度比成年人要快的多,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

C. 7岁时幼时记忆开始模糊,儿童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的一小部分。

D. 7岁时儿童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更趋向于成年人。

4.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人体内的生物钟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在逐渐变慢,而客观的时间却没有变慢,所以年龄越大的人就感觉得时间过得越快。

B. 新鲜感可以刺激大脑的记忆,人无论是走一段路还是接触新生活中的新鲜事物,都会对新的景象和新的事物进行处理和记忆。

C. 因为丰富的经验使人逐渐进入“适应性”状态,对时间流逝的感觉减弱,记忆的信息也不全,所以时间不经意就过去了。

D. 过去的一年与人的年龄在其整个人生中所占的比重成正比:年龄越大,过去的一年在人生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反之,所占的比重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