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不死之药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之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

王大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王乃不杀。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王:楚王。②谒者:指接待宾客的近侍。③中射之士:即中射士,王宫的卫士。

1.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谒者之以入(拿)    B. 乎?(粮食)    C. 使人杀中射之士(使者)    D. 而明人之王也(欺负)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

3.本文中的中射之士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答案:
1.A 2.我问过接待宾客的近侍,他告诉我药是可以吃的,所以我才吃了这药。 3.示例一:中射之士是个辩解、能随机应变的人。他在楚王要杀他巧妙辩解,把责任推到“谒者”和献药人身上,让楚王不杀他。 示例二:中射之士士个善于狡辩、自以为是(爱耍小聪明)的人。他当着楚王的面吃了别人献给楚王的“不死之药”,却曲解谒者的话,并把责任推给谒者;他又利用“不死之药”转牛角尖,把责任推给献药人。 【解析】选自:《战国策》 作者:刘向 年代:汉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A项解释正确。其他各项的错误应更正为:B:食:吃。C:使:命令。D:欺:欺骗。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食:吃的意思。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要结合故事情节分析。中射之士士个善于狡辩、自以为是(爱耍小聪明)的人。他当着楚王的面吃了别人献给楚王的“不死之药”,却曲解谒者的话,并把责任推给谒者;他又利用“不死之药”转牛角尖,把责任推给献药人。
推荐试题

(一)口    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

遥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猥亵事,夫呓语,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既而儿醒,大啼。夫令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夫起溺,妇亦抱儿起溺,床上又一大儿醒,狺狺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床声,夫叱大儿声,溺瓶中声,溺桶中声,一齐凑发,众妙毕备。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嘿叹,以为妙绝也。

既而夫上床寝,妇又呼大儿溺,毕,都上床寝。小儿亦渐欲睡。夫茀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之声。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狗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如故。

1.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力拉崩倒之声(中间)    B. 八尺屏障(施展)

C. 宾客少舒(心情)    D. 以为妙(断绝)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统领全文的关键字,请问作者是怎样多方面突出这个关键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