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空格的词语最正确的一组是

①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        罢了。

②我们瞧不起那起下流俗物,穿着绫罗,谈吐高雅,而且        着公爵头衔,却取笑一个才德胜过他们的人。

③我只想,楚国早已是湖北省,但楚辞的光辉,不是永远        于天地之间吗?

④在我们的灵魂被大海神秘的涛声陶冶得过分严肃以后,家中琐屑的        也许正是上天安排来放松我们 精神的人间乐曲。

A. ①茫远   ②顶   ③充塞   ④噪音    B. ①茫远  ②戴  ③充斥  ④噪音

C. ①渺茫   ②顶   ③充满   ④噪声    D. ①渺茫  ②戴  ③满溢  ④噪声

 

答案: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包括词义的程度、词义的褒贬色彩、与语境的搭配等。茫远比渺茫的语意深远,用来形容“愿望”更合适。渺茫:时地远隔,模糊不清楚;烟波辽阔。“顶”比“戴”具有讽刺的意味。充塞:指堵塞;塞满;填满。充斥:多得到处都是(含贬义),也有充满的意思。满溢:太多而漫出;充盈、丰厚。语境中“琐屑”修饰的只能是“噪音”,不是“噪声”。  
推荐试题

附加题

原来这人是京师有名的破落户泼皮,叫做没毛大虫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行凶撞闹。连为几头官司,开封府也治他不下,以此满城人见那厮来都躲了。却说牛二抢到杨志面前,就手里把那口宝刀扯将出来,问道:“汉子,你这刀要卖几钱?”杨志道:“祖上留下宝刀,要卖三千贯。”牛二喝道:“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百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你的鸟刀有甚好处,叫做宝刀?”杨志道:“洒家的须不是店上卖的白铁刀,这是宝刀。”牛二道:“怎地唤做宝刀?”杨志道:“第一件砍铜剁铁,刀口不卷。第二件吹毛得过。第三件杀人刀上没血。”牛二道:“你敢剁铜钱么?”杨志道:“你便将来,剁与你看。”牛二便去州桥下香椒铺里,讨了二十文当三钱,一垛儿将来,放在州桥阑干上,叫杨志道:“汉子,你若剁得开时,我还你三千贯。”那时看的人虽然不敢近前,向远远地围住了望。杨志道:“这个直得甚么。”把衣袖卷起,拿刀在手,看的较胜,只一刀,把铜钱剁做两半。众人都喝采。牛二道:“喝甚么鸟采!你且说第二件是甚么?”杨志道:“吹毛得过。就把几根头发望刀口上只一吹,齐齐都断。”牛二道:“我不信。”自把头上拔下一把头发,递与杨志:“你且吹我看。”杨志左手接过头发,照着刀口上尽气力一吹,那头发都做两段,纷纷飘下地来。众人喝采。看的人越多了。牛二又问:“第三件是甚么?”杨志道:“杀人刀上没血。”牛二道:“怎地杀人刀上没血?”杨志道:“把人一刀砍了,并无血痕,只是个快。”牛二道:“我不信!你把刀来剁一个人我看。”杨志道:“禁城之中,如何敢杀人?你不信时,取一只狗来,杀与你看。”牛二道:“你说杀人,不曾说杀狗。”杨志道:“你不买便罢,只管缠人做甚么!”牛二道:“你将来我看。”杨志道:“你只顾没了当!洒家又不是你撩拨的。”牛二道:“你敢杀我?”杨志道:“和你往日无冤,昔日无仇,一物不成,两物见在。没来由杀你做甚么?”牛二紧揪住杨志说道:“我要买你这口刀。”杨志道:“你要买,将钱来。”牛二道:“我没钱。”杨志道:“你没钱,揪住洒家怎地?”牛二道:“我要你这口刀。”杨志道:“俺不与你。”牛二道:“你好男子,剁我一刀。”杨志大怒,把牛二推了一跤。牛二爬将起来,钻入杨志怀里。杨志叫道:“街坊邻舍都是证见。杨志无盘缠,自卖这口刀。这个泼皮强夺洒家的刀,又把俺打。”街坊人都怕这牛二,谁敢向前来劝。牛二喝道:“你说我打你,便打杀直甚么!”口里说,一面挥起右手,一拳打来。杨志霍地躲过,拿着刀抢入来。一时性起,望牛二颡根上搠个着,扑地倒了。杨志赶入去,把牛二胸脯上又连搠了两刀,血流满地,死在地上。

杨志叫道:“洒家杀死这个泼皮,怎肯连累你们!泼皮既已死了,你们都来同洒家去官府里出首。”

1.文段中的牛二是一个泼皮无赖,《水浒》中有三个这样的泼皮无赖,另外两个是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原著说说,杨志本为宋朝将后裔,为什么落得个卖祖传宝刀的下场?

3.杨志杀死牛二后怕连累别人,主动去官府自首,你怎么看待杨志的做法?

 



孝    道

王承磊

王有德是个孝子,村里人都这么说。可王有德不觉得自己是个孝子,是因为他的老婆。

王有德的媳妇彩凤不是个省油的灯,结婚三个月,就嚷嚷着让公爹自己一个人做饭吃。王有德用手捂了捂彩凤的嘴,使了个眼神。彩凤掰开他的手,眼一瞪,大着嗓门吼: “怎么!不让人说话了?”

王有德那苦瓜似的脸上紧蹙的纹路蠕动了几下,声音压到小得不能再小并和着一种__乞求和沙哑的语调说: “你能不能小点声!让外人听了笑话!再说,爹一个人,吃饭不就是多双筷子多个碗吗!”“那还得我做呢!”彩凤瞥了眼王有德,“你不做饭不知道做饭的累,夏天那个热,冬天那个……”

“得、得、得。”王有德摆摆手,打断彩凤的话,“难道让爹做饭给你吃?你也太那个了吧。”“太哪个了?啊!你说呀!”彩凤也是得理不饶人的样子。王有德气得把脚一跺,摔门去了学校。他是个老师,此刻却深感自责。

东屋里,爹独自盘腿坐在炕上,眼圈红红的,烟袋“滋滋”地冒着青烟。刚才的话,他都听到了,儿子腹背两面夹攻,难为他了。只怪自己老了,不中用了。他想起了村前那处老屋。

那晚,是全家人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饭。王有德和爹的眼眶里一直闪烁着晶莹剔透的东西,像要溢出,却始终没有掉下来。   

第二天。早饭。彩凤早早做了饭,给王有德盛了一碗菜。王有德问:“哪碗是爹的?”彩凤说:“他又不在这儿吃,没做他的。”“哪碗是我的?”王有德云淡风轻地问。“那碗肉多的就是你的。”彩凤朝桌上一指。王有德默默端起自己的那碗菜,随手拿了个馒头,转身朝门外走去。“哎!你去哪儿?”彩凤在后面吆喝他。“我不吃了,给爹送去!”王有德扔下这一句,头也不回。彩凤哼了一声:“不吃算了,饿死你个贱骨头。”

中午。午饭。王有德回家看着桌上的饭,又问:“哪一碗是我的?”彩凤丢了句:“爱吃哪碗吃哪碗。”王有德端了一碗,拿了馒头,一声不吭往外走。彩凤大声喊:“有种自己别吃。”王有德真没回家吃饭,他给爹送去,说是媳妇让端过去的,自己径直去了学校。

晚上。晚饭。彩凤蒸的包子。王有德照例问了句,“哪碗是我的?”然后端了自己那碗,给爹送去。彩凤心想,可能他去和爹一起吃吧,或是去外边吃了。于是,她偷偷跟在王有德后面。王有德进屋后,彩凤听见他说:“爹!媳妇包的包子,让我给您送来。”爹说:“那就一起在这儿吃吧。”“不了,不了,爹,我回去吃。”王有德说完就走了。

彩凤还是跟在他后面,见他并没回家,而是去了学校,躺在办公室的躺椅上看书。那晚,王有德没有回家睡。躺在家里床上的彩凤心面上多多少少泛起一阵波纹。夜里,蛙鸣声一刻也没停。

连续三天,王有德只是吃饭时回家给爹送饭,然后再回学校。

第四天,有人告诉彩凤,王有德在上课时晕倒在讲台上,现在被送去了医院……彩凤马上去了医院。医生告诉他,病人身体虚弱,体力严重透支,需要休息。那一刻,彩凤忽然明白了什么。

那天中午,彩凤包了饺子,一份送给了爹,一份送到了医院。王有德醒来时,看见媳妇端来的饺子,强撑着要起床。“要去哪?你得休息。”彩凤问。“我把我这份给爹送去。”王有德说这话时,彩凤的眼里有晶莹的泪,那是真正的泪。她说: “你快吃吧,我刚送过去。”王有德不信,坚持要起来。这时候,爹来了,他端着彩凤送去的饺子,送给儿子……

王有德出院时,彩凤亲自把公爹从老屋接回了家。那天,小院里恢复了爷俩曾经和睦的声音。媳妇彩凤双手端着第一碗饺子恭恭敬敬地送到爹的面前。

1.请从王有德的角度来补充完整小小说的情节,每处不得多于四个字。

被迫分家——_______——累倒住院——______

2.文中王有德对父亲的“孝道”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请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王有德那苦瓜似的脸上紧蹙的纹路蠕动了几下,声音压到小得不能再小并和着一种乞求和沙哑的语调说:“你能不能小点声! 让外人听了笑话!再说,爹一个人,吃饭不就是多双筷子多个碗吗!”

4.“躺在家里床上的彩凤心面上多多少少泛起一阵波纹。”请用彩风的口吻,写写她此时的心理活动。

 


揭开青蒿素的神秘面纱

沈源峻  朱  蕊

①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名叫屠呦呦,令她获此殊荣的成果是青蒿素。青蒿素为人类健康做出过哪些贡献?这还得从人类与疟疾之间千百年的斗争说起。

②当人类以农为生、居有定所之后,一种令患者时而冷到发抖、时而发热高烧的疾病便开始在人群中蔓延。当时现代科学尚未问世,这种疾病被称为“疟疾”。古人还发现,

疟疾常发于生活在沼泽或水田周边的人群中,而且越是炎热,发病的概率就越高。几千年

来,人类深受其害却束手无策。

③“新发现”的美洲大陆不仅为“旧世界”带来了土豆和番茄,还带来了一种治疗疟疾的特效植物——金鸡纳树。据记载,西方在1640年以前便引进了金鸡纳树,并以其树皮为原料,提取金鸡纳霜用于治疗疟疾。

④1820年,法国科学家从金鸡纳树皮中提取出了有效单体——奎宁。从那时起,人类开始在与疟疾的斗争中占据主动权。60年后,法国军医拉韦朗首次在患者的红细胞里发现了疟原虫,这也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致病性原生生物。之后,在一代又一代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人们终于确定了蚊子在疟疾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于是从20世纪初开始,蚊虫种群控制和奎宁的使用等措施,成功挽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后来,德国科学家合成出了氯喹。这种药物的生产无须依赖金鸡纳树,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

⑤然而好景不长,人类尚未吹响剿灭疟原虫的号角,能够抵抗氯喹的疟原虫便从东南亚和南美洲地区扩散到了世界各地。

⑥于是,1967年,一项代号为“523项目”的抗疟药物研究项目在中国正式启动了。大批新中国的科学家,或是走访全国的城镇乡村以寻找民间验方,或是投身到中医古籍的查阅工作中去。项目研究期间,屠呦呦尝试了多种提取青蒿素的方案,但囿于常用的水煎法,抗疟成分往往还没被提取出来就分解了,最终的提取物不但纯度不高,产率也很低。

⑦山重水复之时,中医古籍中的一段记载引起了屠呦呦的注意。在古法的启发下,屠呦呦带领研究团队,创造性地采用低温乙醚萃取法。经过191次尝试,终于成功地将具有极强抗疟活性的青蒿素提取了出来。经过后续实验,屠呦呦团队发现,提纯后的青蒿素在高温下是稳定的。正是因为屠呦呦在青蒿素发现过程中提出的创造性实验方案,诺贝尔奖委员会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一半奖金颁发给了她。

⑧目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抗疟治疗,已经成为联合国推荐的抗疟方法,并正不断造福众多疟疾患者。可以说,青蒿素的问世极大减轻了单一使用奎宁类药物造成的疟原虫抗药性,为人类进一步研究战胜疟疾的方法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⑨然而,随着青蒿素的广泛使用,医疗工作者发现一些疟原虫已对青蒿素产生抗性。

疟疾能像天花一样,被人类彻底征服吗?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选自《科学画报》2015年第11期)

1.下列对于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开头从读者感兴趣的热门话题谈起,很自然地点题,并总领全文。

B. 第④段画线句中“第一种”不能删去,因为它准确地说明疟疾的致病性原生生物不止一种,但疟原虫是首先被发现的。

C. 屠呦呦根据古法创造性地使用低温乙醚萃取法,经过191次尝试,终于提取出了在高温下能保持稳定的青蒿素。

D. 本文以时间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千百年来人类为治疗疟疾不断努力和改进的情况。

2.下列对于文章中关于疟疾的相关介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疟疾这种疾病的主要症状是患者有时冷得发抖,有时发热高烧。

B. 沼泽或水田周边的居民更容易患上疟疾,而且越是炎热,发病率越高。

C. 药物奎宁问世前,人类一旦不幸患上疟疾,就只能被动地深受其害,甚至死亡。

D. 20世纪初以来,控制蚊虫种群、使用奎宁和氯喹等措施,成功挽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

3.结合全文,说说应当怎样理性地看待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抗疟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