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③,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④。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伎:通假字,同“技”。④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陈尧咨射                        京中有口技者

B. 守荆南回                        望尘莫

C. 不叹服                          学而不思则

D. 今汝不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        经纶世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荆 南 当 要 冲 日 有 宴 集 尧 咨 每 以 弓 矢 为 乐 坐 客 罔 不 叹 服

3.结合选文,说说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打他。

 

答案:
1.A 2.)荆 南 当 要 冲/日 有 宴 集/尧 咨 每 以 弓 矢 为 乐/坐 客 罔 不 叹 服 3.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 【解析】译文:陈尧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尧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 陈尧咨说:“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坐的人没有不叹服的。”他的母亲说:“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文言实词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的,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项“善”都是善于、擅长的意思。B项“及”分别是“等到”和“到”,C项“罔”分别是“无”和“迷惑”的意思,D项“务”意思分别是“致力、从事”和“政务”。所以选择A。 2.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句子断句的能力。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划分,要考虑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划好之后仔细读一读,看看是否顺口、顺畅。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分析能力。首先仔细阅读文章,在准确理解字词含义的基础上通译全文,然后再做分析。根据文章内容可以看出,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所以杖打他。
推荐试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宴酣之乐,非非竹/春蚕到死方尽    B. 太守谁/太守自

C. 杂然而前者/词滥调    D. 饮少醉/浅尝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滁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的原因是生活安定富足,怡然自乐。

B. 太守真正的醉因是太守励精图治,滁人生活安定、富足、欢乐,自己也能与民同乐。

C. 上文写了醉和乐。因乐而醉,醉又增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D. 作者用陪衬手法:以人之乐衬托禽鸟乐,再以太守乐衬托人之乐,层层加高,突出了太守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