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春蚕到死丝方尽 B. 太守谓谁/太守自谓也
C. 杂然而前陈者/陈词滥调 D. 饮少辄醉/浅尝辄止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滁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的原因是生活安定富足,怡然自乐。
B. 太守真正的醉因是太守励精图治,滁人生活安定、富足、欢乐,自己也能与民同乐。
C. 上文写了醉和乐。因乐而醉,醉又增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D. 作者用陪衬手法:以人之乐衬托禽鸟乐,再以太守乐衬托人之乐,层层加高,突出了太守之乐。
答案:
1.D
2.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3.D
【解析】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作者:欧阳修 年代:北宋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项“丝”意思分别是“乐器”和“同‘思’”,B项“谓”意思分别是“是”和“称谓”,C项“陈”意思分别是“摆放”和“旧的”,D项“辄”都是“就”的意思。
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寓”是“包含”的意思,“颓然”意思是“醉醺醺的样子”。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在能够翻译全文的基础上对段落的内容、人物的品质性格、情节之间的关系、写作的思路都要有一个清楚地认识的分析。仔细分析四个选项,可以看出D项分析错误,作者用陪衬手法:以禽鸟之乐衬托人之乐,再以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层层加高,突出了太守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