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季羡林)
⑴老舍先生是我毕生最喜爱的作家之一,我对他怀有崇高的敬意。
⑵但是,我认识老舍先生却完全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三十年代初,我离开了高中,到清华大学来念书。当时老舍先生正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济南是我的老家,每年暑假我都回去。李长之是济南人,他是我的惟一的一个小学、中学、大学“三连贯”的同学。有一年暑假,他告诉我,他要在家里请老舍先生吃饭,要我作陪。在旧社会,大学教授架子一般都非常大,他们与大学生之间宛然是两个阶级。要我陪大学教授吃饭,我真有点受宠若惊。及至见到老舍先生,他却全然不是我心目中的那种大学教授。他谈吐自然,蔼然可亲,一点架子也没有,特别是他那一口地道的京腔,铿锵有致,听他说话,简直就像是听音乐,是一种享受。从那以后,我们就算是认识了。
⑶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我们重逢时的情景。但是我却清晰地记得五十年代初期召开的一次汉语规范化会议时的情景。当时语言学界的知名人士,以及曲艺界的名人,都被邀请参加,其中有侯宝林、马增芬姊妹等等。老舍先生、叶圣陶先生、罗常培先生、吕叔湘先生、黎锦熙先生等等都参加了。这是解放后语言学界的第一次盛会。当时还没有达到会议成灾的程度,因此大家的兴致都很高,会上的气氛也十分亲切融洽。
⑷有一天中午,老舍先生忽然建议,要请大家吃一顿地道的北京饭。大家都知道,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他讲的地道的北京饭一定会是非常地道的,都欣然答应。老舍先生对北京人民生活之熟悉,是众所周知的。有人戏称他为“北京土地”。结交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有。他能一个人坐在大酒缸旁,同洋车夫、旧警察等旧社会的“下等人”,开怀畅饮,亲密无间,宛如亲朋旧友,谁也感觉不到他是大作家、名教授、留洋的学士。能做到这一步的,并世作家中没有第二人。这样一位老北京想请大家吃北京饭,大家的兴致哪能不高涨起来呢?商议的结果是到西四砂锅居去吃白煮肉,当然是老舍先生做东。他同饭馆的经理一直到小伙计都是好朋友,因此饭菜极佳,服务周到。大家尽兴地饱餐了一顿。虽然是一顿简单的饭,然而却令人毕生难忘。当时参加宴会今天还健在的叶老、吕先生大概还都记得这一顿饭吧。
⑸还有一件小事,也必须在这里提一提。忘记了是哪一年了,反正我还住在城里翠花胡同没有搬出城外。有一天,我到东安市场北门对门的一家著名的理发馆里去理发,猛然瞥见老舍先生也在那里,正躺在椅子上,下巴上白糊糊的一团肥皂泡沫,正让理发师刮脸。这不是谈话的好时机,只寒暄了几句,就什么也不说了。等我坐在椅子上时,从镜子里看到他跟我打招呼,告别,看到他的身影走出门去。我理完发要付钱时,理发师说,老舍先生已经替我付过了。这样芝麻绿豆的小事殊不足以见老舍先生的精神;但是,难道也不足以见他这种细心体贴人的心情吗?
⑹老舍先生的道德文章,光如日月,巍如山斗,用不着我来细加评论,我也没有那个能力。我现在写的都是一些小事。然而小中见大,于琐细中见精神,于平凡中见伟大,豹窥一斑,鼎尝一脔,不也能反映出老舍先生整个人格的一个缩影吗?
1.本文记叙了作者与老舍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情?
2.文中第⑷段“有人戏称他‘北京土地’”,为什么?
3.你读过老舍先生的哪些作品,请简要介绍一下。
4.“老舍先生是我毕生最喜爱的作家之一”“最”字能去掉吗,为什么?
5.结合选文,说说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的?
答案:
1.本文记叙了作者与老舍先生交往的三件事。一是上大学时,同学请老舍先生吃饭 ,“我”作陪;二是老舍先生请开会的同行吃一顿地道的北京饭;三是老舍先生为“我”付理发的费用。
2.表明老舍 先生和蔼、亲切、与老百姓打成一片、没架子 ,又熟悉北京、热爱北京的特点。
3.略
4.不能去掉,“最”表示程度,说明老舍先生是作者最喜爱的作家之一,如果去掉,喜爱的程度就减轻了,所以不能去掉,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5.运用语言、行动、神态 、肖像等方法表现人物性格。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故事情节概括。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根据提示,从文章第2段找到“他谈吐自然,蔼然可亲,一点架子也没有,特别是他那一口地道的京腔,铿锵有致”,第5段写:老舍先生请大家吃一顿地道的北京饭,从第6段可以找到:我去理发时,碰见老舍先生,是他替我付了钱,都体现老舍细心体贴的特点。
点睛: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的能力。作答时,需要明确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句中意思。“北京土地“是说老舍先生对北京非常熟悉,表明了老舍先生的和蔼与亲切,同时他又对老北京的文化和饮食非常熟悉。
3.本题考查学生思维拓展的能力。老舍是著名的作家,学生学过他的作品不少,如散文《济南的冬天》,话剧《茶馆》,小说《骆驼祥子》等等。选出自己熟悉的一部作品,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作品的内容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语言的分析能力。集合句子来理解,“最”字不能去掉。“最”表示程度,说明老舍先生是作者最喜爱的作家之一,如果去掉,喜爱的程度就减轻了,所以不能去掉,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与掌握。根据对课本内容和文本内容的理解可知,文章运用各种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有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本文除了正面描写外,还通过别人对老舍先生的看法来表现人物,这就是侧面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