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水陆草木之花    B. 花之隐逸者

C.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 牡丹之爱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文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                         ,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的词语是“                        ,                      ”。(用原文的语句填空)

4.下列对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B. 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

C. 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 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比较效果。

 

答案:
1.C 2.(1)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可以靠近去玩弄它啊。(2)喜爱菊花的人,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A 【解析】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 年代:北宋 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C项“之”用在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其他三项“之”都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 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其中“亵玩”是“玩弄”的意思,“鲜”是“少”的意思。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3.这是考查学生理解并默写文言句子的能力。此类题型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这一题型对考生有较高的要求,在注重知识迁移的同时,还要求考生能利用已知的知识进行联想,写出最准确的答案。找出描写“莲”的句子,分析每句话的象征意义来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对对比(衬托)手法的理解和辨析能力。对比手法的作用是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仔细阅读文段,找出形成对比的句子回答即可。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正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