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首句中的“君”在诗中指_______

2.李商隐的“巴山夜雨涨秋池”,李白的“长风万里送秋雁”都有一个“秋”字,试比较两句中“秋”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3.虚写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表现手法之一,可以传物之神,托情之深,喻志之壮,寓理之趣,使文章更具含蓄之美。下列诗句中,没有采取这种表现手法的一项是(      )

A.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B.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杨巨源《城东早春》)

C.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毛泽东《沁园春·雪》)

D.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苏轼《江城子》)

 

答案:
1.妻子或友人 2.不同点:李商隐借“秋”渲染了孤独、悲凉的气氛,烘托诗人归期未知的愁苦心情。李白用“秋”字,借壮阔明朗的秋景,展现诗人的豪情逸兴。 3.B 【解析】 1.赏析古诗词,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的写作意图;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词、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和表现手法进行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对比映衬、虚实明暗 、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君”在诗中指的是妻子或友人。 2.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李商隐借“秋”渲染了孤独、悲凉的气氛,烘托诗人归期未知的愁苦心情。“长风万里送秋雁”指的是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展现诗人的豪情逸兴。 3.此题考查学生对表现手法的辨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虚写,不是写眼前的实景,而是写想象中的景象。ACD都是对想象中的景物的描写,是虚写,故选B。
推荐试题